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课件

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课件

ID:16437019

大小:860.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8-08-09

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课件_第1页
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课件_第2页
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课件_第3页
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课件_第4页
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一、儒家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起源先秦儒家及其产生产生的土壤,宗法制度的产物。宗庙礼仪主持曲阜孔庙的祭孔活动二、儒家的文化思想“仁”、“忠恕”、“和”等价值范畴,是儒家基本精神之所在。儒家的社会政治理想:以“仁义”统一天下;与民同乐的君主政治1.仁义为本“仁”是居于整个儒家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在《论语》一书当中提到仁的有109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学

2、而》)2.忠和恕仁的具体的实践方法:这就是忠、恕孔子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雍也》),《论语·里仁》记载,孔子坐在厅堂,曾参经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是以一个核心的线索贯穿下来的啊。“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参说:是的。同学问曾参:老师说什么?曾参回答说:老师的学说就是“忠、恕”两个字。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这就是恕。修炼就是体现善良正直之心,自己想办成的好事,也帮别人办成,自己不喜欢的,也决不施加到别人的身上。达到这种境界在于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术而》)。3.崇尚和的理念孔子

3、主张“和为贵”,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为政》),“政是以和”(《左传.昭公二十年》)。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把“人和”的理念推到管理准则的最高位置。察人性,顺人情,然后可趁,其必有谐。(张居正:筹谋卷二)4.中庸如何实现“和”呢,孔子提出“中庸”之道。《中庸》开篇解释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不走极端符合外在情势和内在规律的状态。中庸之道就是达到“和”的方法。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欠矣。”(《论语·雍也》)。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比起来谁好一些,孔子评论说:子张做事总做过头,而子夏呢

4、又总是做不到位。子贡追问那子张是不是比子夏好呢,孔子明确回答:“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孔子认为过头和不足一样不好,必须要把握度,也就是体现中庸之道。在一系列关于为官从政治家治国的言论中,我们时时都能找到这种强调度的理念和方法。三、《论语》有关治国的观点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子路问孔子:“卫国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国,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伦理纲常起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各在其位,

5、各司其职。否则国将不国,政将不政,社会将混乱不堪。1.治国的前提要严于律己。孔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身。如果己正,管理国政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无法治理。孔子以舜为例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己矣。”从容安静使天下太平的人有舜吧?那么他做了些什么呢?也不过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上罢了。舜的庄严端正行为是他实现太平世道的关键。2.应重视才智礼仪仁德的关系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

6、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卫灵公》)即靠聪明取得了地位,不能用仁德去保持它,虽然得到了地位,也一定会失去的。靠聪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持它,假若不用严肃的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不会尊敬他。靠聪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护它,能用严肃的态度治理百姓,而不用礼义教化人民,那也算不得完善。可见治理好国家对君主的要求应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孔子总结了历代圣明君主治国的道理,重在宽厚、诚信、勤敏、公允。即:“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有功,公则说。”(《尧曰》)3.治国的基本方法“选才、富国、育人,立法”。孔子认为君主管理国家大事,要处处

7、从大局着眼,重视选拔优秀人才。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路》)同时要重视富国,教育民众。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卫国的人口真多啊!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强调要治理好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首先要让他们富起来,然后使他们受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孔子重视法制对国家的治理作用。颜渊请教老师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4.治国的原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