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试题

高中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试题

ID:16440691

大小:52.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高中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试题_第1页
高中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试题_第2页
高中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试题_第3页
高中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试题_第4页
高中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卷一、基础过关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差,次一等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C.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猥:鄙贱,自谦之词D.责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解析】 A项,次:旁边。【答案】 A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放浪:放纵,无拘束B.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狼藉:凌乱C.非子天机清妙者天机:造物者的奥妙D.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映带:映衬,围绕【解析】 C项,天机:天性。【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B.C.D.【解析】 A.①从,介词;②表被动,介词。B.①虽然,连词;②即使,连词。C.①可是,转折连词;②并且,递进连词。【答案】 D4.下面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解析】 第①②句中“所以”都表示原因。第③句中“其”是代词,指自己;第④句中“其”是副词,表示反问语气。【答案】 D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同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③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3、褒之庐冢也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⑤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⑥近腊月下,景气和畅A.①③④        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⑥【解析】 ②“非常”,不平常;现在是程度副词。④“至于”,到;现在表示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件事。⑥“景气”,气候;现在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经济活跃等繁荣现象。【答案】 D6.选出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与山僧饭讫而去【解析】 A.明,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B.谬,弄错,名词用作动词。C.一,以……为一样,数词的意动用法。【答案】 D二、

4、能力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7.下列句中的“其”与其他三

5、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其孰能讥之乎C.距其院东五里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答案】 B8.下列句子中的“观”与“非常之观”中的“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答案】 B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C.D.【答案】 C10.翻译下面的句子。(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但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2)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

7、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5题。超然台记□(宋)苏 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