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修订之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精品)

2001年修订之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精品)

ID:16441180

大小:13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9

2001年修订之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精品)_第1页
2001年修订之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精品)_第2页
2001年修订之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精品)_第3页
2001年修订之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精品)_第4页
2001年修订之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精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1年修订之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1年修订之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其应用与误用黄嘉雄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国民教育学系教授壹、前言著名的课程学者泰勒(R.W.Tyler)主张课程设计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先选择与界定目标,接着再据以依序选择与创发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以及评鉴学习经验之效能,并使这四大步骤持续回馈修正,以不断改进课程(Tyler,1969;1975)。尽管学界对于泰勒以目标选择与界定作为课程设计与发展首要任务之主张,有不同的看法与批评,并曾提出其它不同取向的课程设计与发展模式,然睽衡各国所发布的官方课程文件,课程目标仍然是各国官

2、方课程纲要或标准的主要构成内容。有关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研究,自泰勒以来即为课程学界所关心的重点。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之一,乃布鲁姆(B.S.Bloom)等人于1956年所发表的教育目标分类,尤其是其中的认知领域(cognitivedomain)目标分类。自该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手册发表以来,至少已被译成20几种以上的语文在世界各地流通,不祇在美国,亦常成为各国课程发展和测验设计的基础(Krathwohl,1994)。页恩(H.G.Shane)于1981年发表调查结果,显示其是美国20世纪前75年中居第7至8位最有

3、影响力的四本书之一(引自Anderson&Krathwohl,2001)。而1956年版的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于历经四十余年之后,在原作者之一的克瑞斯沃尔(DavidKrathwohl)倡议下,于1995年起召集小组修订,2001年正式出版修订成果,名为「为学习、教学和评量而分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之修订」(Ataxonomyforlearning,teaching,andassessing:ArevisionofBloom’staxonomyofeducationalobjectives)。新修订版祇限于认

4、知领域,不包括情意(affectivedomain)和技能领域(psychomotordomain),其分模拟旧版更合理周延,视课程、教学和评量为应用目标分类的三位一体观念,而且举出应用于课程、教学和评量的诸多实例。本文乃说明新版的分类法及其主要之应用与误用。贰、1956年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一、  源起此一目标分类系统的构想,源于1948年在波士顿举行美国心理学学会年会时一群任教于大学的测验学者所召开的非正式会议。这些测验学者对采用某种理论架构以促进彼此沟通表达高度兴趣,认为其不但能促进测验材料和观念交流,亦有助

5、于刺激有关考试及考试与教育间关系之研究。经相当的讨论后,学者们同意获致该理论架构的最佳可能途径是发展对教育目标加以分类的系统。因为教育目标提供课程和测验编制的基础,同时其也是许多教育研究的起点。之后,这些学者在1949至1953年间每年在不同大学召开系列非正式会议,讨论教育目标分类及其它有关考试和教育研究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被委以组织和草拟认知领域目标分14类手册的是BenjaminS.Bloom(主编)、MaxD.Engelhard、EdwardJ.Furst、WalkerH.Hill和DavidR.Krath

6、wohl等学者。最后,于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第一册:认知领域」(TaxonomyofEducationalObjectives:Handbook1CognitiveDomain)。是以,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乃多位学者历经多年努力的心智结晶。二、  目标与功能为何进行教育目标分类?当时编辑小组期盼经由此至少达成下列目标与功能:(一)促进精确沟通希望借用生物学中依动植物自然特征,将生物区分为门、纲、目、科、属、种及亚种等类目的精确分类法观念,针对教育目标,按学习者所习得知识和运用此等知识之心智技巧特征加以

7、分门别类,并对这些目标之类别和次类目精确命名、定义及特征描述,以增进教育人员彼此之沟通(Bloom,1956;Gay,1980)(二)协助课程编制与发展在决定课程目标时,目标分类架构可提供课程设计者于评估学习者的经验基础后,决定期望其习得的明确、均衡的目标,使目标之决定不致脱离学习者的旧经验基础,亦不致偏颇于某些类别的目标,并且使目标之陈述精确化。目标明确化后,则进而能协助依目标之特征,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及评量工具。故目标分类法能提供课程设计者和教师一个分析教育目标和进行课程编制的简明模式。(三)协助教师掌握教学

8、及评量重心藉由简明的目标分类模式,可以协助教师于教学时辨明教育目标方向,设计及安排有效的教与学的活动,并依目标之性质设计及采用相应合宜的评量方法与工具。(四)协助教育研究者检视分析教育的过程与运作透过此种分类法,教育研究人员得以深入了解教育的过程,检视各种学习经验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增进对学习者行为改变的方法有更多的认识。三、  分类法(一)基本立场1.分类对象:所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