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峰《语文建设》文言副词“并”的来源

邱峰《语文建设》文言副词“并”的来源

ID:16445720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9

邱峰《语文建设》文言副词“并”的来源_第1页
邱峰《语文建设》文言副词“并”的来源_第2页
邱峰《语文建设》文言副词“并”的来源_第3页
邱峰《语文建设》文言副词“并”的来源_第4页
资源描述:

《邱峰《语文建设》文言副词“并”的来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言副词“并”的形成机制[摘要]“并”由动词演化出方式、范围和语气副词的根源均在于其本义:方式副词的出现是“同时”语义特征的突显结果;范围副词的出现是“同时”语义特征抽象化为“都”的结果;其独特的语气副词根源仍在其本义——由本义更进一步抽象出的“双方之间的一致关系”,这个语义特征的突显导致“并”演化出一般总括副词所不具有的语气副词用法。[关键词]并;副词;语义基因[中图分类号]H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并”的副词化过程(一)“并”由动词向方式副词和范围副词的演化《说文》:“併,並也。”“竝,

2、併也。”“幷,相从也。”“併、竝、幷”三字音、义、用法不尽相同,但最终合并为“并”,故下文仅论“并”,不再提及其它几个。“併、竝”辗转为训(“並”与“竝”为古今字),“幷”字“相从”之义无文献证据,甲骨文中也未见用例;据形体本义当是“并V(立、存……)”之义,从甲骨文用例来看,最初其所关涉论元如其形体所示仅为两个,故其更确切本义是“甲乙同时V(立、存……)”,如:车并驳。(小屯·殷墟文字甲编298)七日己巳夕总,有新大星并火。(殷墟书契后编下92)甲骨文中“并”已引申出连接、接近之义,可用为及物动词,可见“

3、并”已是常用词。胡勇[1]P98认为“并”于春秋战国时演化为副词,其实此时已见,如:丙午卜,旅贞:翌丁未其侑于祖丁。丙申卜:並酒祖丁暨父丁。(小屯南地甲骨68)并V”在这些用例中强调的是时间的统一性,即同时V,故有学者将“并”称为时间副词(沈培[2]P161,张玉金[3]P54),时间的统一性又可理解为V的方式,故有学者又称之为方式副词(胡勇[1]P99),甚至情状副词(温锁林[4]P14)。早在先秦“并”就已由方式副词演化出范围副词,如:既醉而出,并受其福。(诗·小雅·宾之初筵)方式副词与范围副词的不同在

4、于,前者表示“同时V”,时间上的同一性得到突显;后者表示“都V”,可能是“同时V”,也可能是“不同时V”,但时间性被淡化,突显的是V与其所有关涉对象的关联性,“同时”时间性的淡化导致“并”由方式副词演变为范围副词。当然,这种区别适仅应于典型方式副词和范围副词,因语法化均是连续过程,“并”也不例外。其早期方式副词用法其实已经蕴含着范围副词因子,“同时V”其实蕴含着“都V”,“都”表示关涉对象的范围,这样,就为方式副词向范围副词演变提供一种可能,只需适宜的语用条件,就会发生演变。(二)“并”向语气副词的演化胡勇

5、[1]P106从“并”所关涉对象的位置和数量的转换推测,“并”向语气副词的语法化源于其副词用法,始于宋代。其实,唐代就已见“并”的成熟语气副词用法,如:遣小婢细辛酌酒,并不肯先提。(游仙窟)(明皇后)讳昭君……少明悟,强族多聘之,并不肯行。(北齐书·卷九)更有学者将这种用例的出现时间溯至东汉,如葛佳才[5]P186:大佞材高……因丽美之说,人主之威,人主心并不能责……(论衡)胡[1]P107认为当“并”的论元为单一个体时,其就丧失了总括对象,就完全变成了语气副词。但为何总括性无所附着就变成语气副词呢?这里似

6、乎缺少逻辑必然性,也未见两位学者对此的论证。有学者对此观点并不认同,如董秀芳[6]P315认为“并”“发展出强调义的语义基因是‘全部’,侧重于对一个集合中所有成员的全部覆盖,无一例外”,但为何表“全部”的典型副词“都、均、皆”等未发展出这种用法呢?董文未曾探讨。我们认为,如下面我们对“并”的语气副词来源分析,“关涉对象的位置和数量的转换”也许只是“并”向语气副词转化的句法表现,而不是其根源。“全部”的语义基因说也无法解释为何其它总括副词没演化出这种语气用法。总之,“并”的语气副词来源问题尚需重新探讨。二、“

7、并”的副词化来源(一)方式副词和范围副词来源“并”原为动词,表“甲乙同时V(站立、存在……)”,单独做谓语,这个V的意义也是由“并”字承载,具体意义取决于语境。后由此引申出副词用法,用于动词前,构成“并V”结构,仍表示“甲乙同时V”,不过“同时”的意义单独由“并”承担,V可适应表义需要为不同动词。我们认为,“并”语法化为副词的决定性因素是其本义所包含的两个语义特征:“同时”与“V(站立、存在……)”。最初,“并”字单独表现了一个相对较完整的动作过程,包括动作本身V和动作情状“同时”。但其地位不同:“V(站立

8、、存在……)”是动作过程的核心,是核心语义;动作情状“同时”是动作伴随信息,是边缘语义。也就是说,“并”由动词向副词的转化其实是由表动作过程向表动作伴随特征的转化,这种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如上所述,单独做谓语动词的“并”的核心语义特征V的语义随语境变化,这样就需听者花费更大认知努力于语境,否则很难确定其具体意义。很显然,这违背了言语交际中的省力原则;故“并”若不想被淘汰只得借助其它手段来清楚表义,其最终顺应汉语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