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使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

如何更好使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

ID:16450556

大小:2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9

如何更好使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_第1页
如何更好使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_第2页
如何更好使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_第3页
如何更好使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_第4页
如何更好使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更好使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更好使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  2012年9月17日,泸州市叙永县初中语文导学案的学习培训研讨活动在城郊中学举行,该中学的初一语文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蝉》《贝壳》等课堂教学。  从整个导学案的设计到教学过程,李老师向各位同行展现了导学案的可行性和课堂的高效性。总的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学习特色。  一、使教学目标变为学习目标,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  导学案呈现的是学习目标,是建立在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基础上的,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达到学习的目标。例如《蝉》《贝壳》的教学,知识与能力目

2、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字词,读懂课文,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学法指导: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主题词,深入细致地研究课文,看看《蝉》和《贝壳》分别侧重于哪个方面,分别有何含义,准确把握文意。知识链接,相关的文学常识基础知识补充,如,什么叫先抑后扬?整个课堂呈现了学生从懂学、会学到应用的整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思考、认同、体会、内化,最后达到体验性目标。  二、使传授灌输变为引导体验,让学生自由阅读  教师拿到一个文本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再频频投放问题,在滔滔

3、不绝的讲解中,试图将课堂引向深入。然而教师解读要深入,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原有的解读能力却一定是滞后的。教师往往强行灌输,显然在无意中干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认知规律,违背了个体的期待视野,脱离了主体的公共期待视野。  课前预习,老师布置明确的任务,让学生搜集蝉的相关资料,在课堂进行交流,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教师在上课时检查预习环节,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成果。与此同时,教师也展示了自己搜集的资料。这个过程比较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主体的积极性,也丰富了语文学习的资料,拓宽了主体学习的空间。在课堂学习

4、过程中,“一读,扫字词;二看,理知识”这两个环节设置不错。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掌握了字词,对于较难的教师再帮助疏通并强调。在理知识的过程中,老师组织学生读了之后,将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记住。学生的问题基本围绕蝉的特点,作者的感情变化等方面,教师也强调文章的脉络就是这样展开的。这个环节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疏通了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三、使“问题统揽”变为“问题引导”,呈现主体的思维过程  文本解读不仅要依据教材,还要依据学情,学生懂的不教,只教学生不懂的。因此,教师要通过精心筛选问题,并要注意层层递进,逐层

5、引领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文本阅读中没有关注到、感悟到的内涵。相对传统的由教师的问题统揽整堂课,现在提倡问题从学生中来,这无疑是一大进步。教师的提问也是一种引导,有时正是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燃起。在解决学生的困惑中,老师让学生记下自己的问题,提示学生可以从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作者的情感上来思考,并组织学生组成小组讨论一两个问题,将组内得出的答案派一位代表陈述。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中,教师再顺势加以引导。这样,在学生不断品读的过程中,思维一步步深入。 

6、 在教学的过程中,李老师也不断渗透写作方法,如结构思路等,能够给学生一点写作启发。初中语文的片段作文提倡在课堂上完成,很多语文教师也在尝试。课堂上写什么,怎么写,这始终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其实,《蝉》和《贝壳》这两篇课文,皆是文质优美的文章,值得学生借鉴其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生活当中,除了蝉和贝壳,还有很多卑微的,渺小的被我们忽视了的生命,能结予我们深深的启迪、感悟和教益,能激励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当堂写作,并对学生完成的写作及时给予评价,相信在这个

7、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语文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始终是关注学生解读文本的心理过程,教师应该还原学生的阅读过程体验,并且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体验学生的理解过程,这才是我们理想的、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堂。  导学案引进后,教师怎样教?怎样备课?学生怎么学?这堂课,启发我们进一步反思。教育,任重而道远。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问题的设计与优化时下各学科盛行“导学案”上课蔚然成风,很多教师认为手握一纸网上下载的“学案”,上课就能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语文学科,很多文章以其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

8、观的文采、匠心独运的章法,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笔者认为一份好的导学案需要需要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并且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来编写。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真正要用好学案,还要精心设计好学案,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是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讨论、课后拓展巩固的主要凭借,也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主要抓手,尤其是引领学生理解文本的问题设计,更是导学案的精髓之所在。一、课前导学预习设计——油油地在水底招摇。语文教学是从课前就开始的教学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