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案例: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蔡金锋

006 案例: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蔡金锋

ID:16470015

大小:6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10

006 案例: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蔡金锋_第1页
006 案例: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蔡金锋_第2页
006 案例: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蔡金锋_第3页
006 案例: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蔡金锋_第4页
006 案例: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蔡金锋_第5页
资源描述:

《006 案例: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蔡金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永泰三中蔡金锋一、教学内容分析《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人民版)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专题四共分三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在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鸦片战争以来动荡中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新生活新风尚。把历史的视角投入到普通的民众中去,这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崭新趋向。这课在本单元中地位最重要,后两课只是把社会生活中的行和

2、传媒的变化单独拿出来讲而已。本课内容概览:鸦片战争后,列强们蜂涌进入中国,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西方的商品和资本,同时也把西方的思想、文化带到了中国。在中国社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习俗等方面引起了大变革,出现了许多色彩斑斓、新奇特异、意味深远、令人目不暇接的新鲜事物,使得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开始走向近代的广阔画面。这种变化的总的趋势是: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逐渐走向近代化、现代化。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这一课内容新颖,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大量的使用图片,或以采访年长者的方式及了解自己家庭生活的

3、变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2.学生在初中课本里已初步领略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的知识是零碎的,对近现代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律性的认识。尤其是普通高中进入新课改后,历史学科的教材变化比较大,以往的历史教材是按通史体系编排,而新教材则按专题体系,把历史归纳成若干专题,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每个专题包括古今中外的历史内容,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三、设计思想121.多媒体教学法:用大量生动直观的图

4、片资料、文字资料开展多媒体教学。2.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分四个教学环节进行:(1)课前探究准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为服饰组、饮食组、礼仪组和建筑组,通过采访年长者、阅读书报、上网浏览有关信息等方式,收集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变迁的相关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2)课堂情境体验: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展示学生收集的实物资料,如组织一场简单的老式服装秀表演、学生表演新旧社交礼仪中的招呼方式、以及现场采访资料搜集者,挖掘资料背后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和学习积极性。(3)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提升与拓展。(4)课后探究:根据本课所学习的服饰、饮食、建筑内容,结合地方所处的自身特点,进行课后的探究。四、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服饰组、饮食组、礼仪组和建筑组的准备,展示大量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让学生感受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走近历史,感悟生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2.引导学生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发生是必然的,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而且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3.引导学生学习用唯物史观看问题

6、,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通过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怎么变?”的史实,探究“为什么变?”的原因以及这种变化的特点和趋势。4.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的能力。5.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变迁,树立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观念,培养学生要用辨证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解决实际问题。6.启发学生对移风易俗,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出积极性的建议,结合地方所处的自身特点,进行课后的探究;培养的学生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五、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特征。12(二)难点:中国社会变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六、教学过程设计(

7、一)课前准备课前要求学生分为服饰组、饮食组、礼仪组和建筑组,通过采访年长者、阅读书报、上网浏览有关信息等方式,收集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变迁的相关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做准备。(二)导入新课部分学生主持人发言:翻开一张张发黄陈旧的照片,过去的人物,逝去的风尚又跳到眼前。我们的爷爷奶奶,他们的孩提生活、青春年华,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爱好,他们那个年代的流行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请看我们服饰小组精心准备的“老式服装秀”(时间4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