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复习修辞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课件

2016中考复习修辞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课件

ID:16474570

大小:658.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8-10

2016中考复习修辞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课件_第1页
2016中考复习修辞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课件_第2页
2016中考复习修辞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课件_第3页
2016中考复习修辞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课件_第4页
2016中考复习修辞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中考复习修辞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修辞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2013年中考总复习之考纲要求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常用修辞方法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知识回顾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你还能回忆出一些吗?一般认为应该重点掌握的修辞方法为: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一.比喻比喻,又叫打比方,就是把某些有相同点或相似点的事物比作想要说的某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比喻中,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叫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几种。明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构成。其通式为:“甲像乙”,或“甲像乙一样”;其结

2、构特点是:本体+比喻词+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如、似、犹、若、仿佛、好像、好比、犹如、有如、一般、似的、如同(就像、像……)……一样(一般、似的……)……等。如:例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例2: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明喻还有一些其它结构,主要有:1)“比喻词+喻体(喻体+比喻词)+的+本体”式;其通式为:乙的甲。如:例3:如雷的涧声,在山谷中回响。例4:碧荷似的茶色,让人赏心悦目。2)“本体+的+喻体”式;其通式为:甲的乙。如:例5:情感的小舟,在海洋的心中荡漾。1.明喻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

3、能构成比。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其二,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其二,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其三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表示比较的--表示推测、揣度的--表示例举的--表示想象的,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记叙文:形象、生动、传神

4、地表现某事物;说明文:形象生动地说明某事物特点;议论文: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变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增强说服力。4.比喻在表达上的作用★借代,就是不直接把要说的事物说出来,而是用跟它有关系的名称代替它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替代的事物叫借体。借体一定是与本体有关的事物;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借体,且借体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在文章中,借代能使事物的形状、性质、功能以及所要表达的感情等形象鲜明、生动突出。二.借代借代与借喻的区别:1)借喻侧重于“相似性”,借代侧重于“相关性”;2)借喻可补充出本体,转换为明喻或暗喻。根据借体与本体关系,借代有下列几

5、种情况:借特征代本体,如:大鼻子匆匆忙忙的跑下了舞台。(代某人)借部分代整体,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代“东西”)借具体代抽象,如: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小米”代简单军需品,“步枪”代落后武器。)借专名代泛称,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一样来描述,赋予该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动作等。在文章中,拟人的作用是使被描述的显得亲切、自然、富有人情味、富有情趣,便于作者抒发对被描述物的感情★。三.拟人拟人主要有以下运用方式:动物拟人,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植物拟人,如:白花,

6、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非生物拟人,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抽象事物拟人,如: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的同志却叫它起床。补充: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在文章中,夸张的作用是强调、突出被描述的事物的形态、性质等特点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四.夸张夸张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扩大夸张,如:财东们看见那些财宝,个个垂着三尺长的涎水。白

7、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缩小夸张,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超前夸张,如:他酒没有沾唇,就已经醉了。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五.对比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加以比较的修辞方法。在文章中,对比的作用也是强调、突出被描述的事物的形态、性质等特征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对比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两物对比,如:例1: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例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物的不同方面或不同阶

8、段对比,如:例3: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 例4:他(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