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文化地理空间对民族地理学研究的价值

河湟文化地理空间对民族地理学研究的价值

ID:16489977

大小:3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10

河湟文化地理空间对民族地理学研究的价值_第1页
河湟文化地理空间对民族地理学研究的价值_第2页
河湟文化地理空间对民族地理学研究的价值_第3页
河湟文化地理空间对民族地理学研究的价值_第4页
河湟文化地理空间对民族地理学研究的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湟文化地理空间对民族地理学研究的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河湟文化地理空间对民族地理学研究的价值  “河湟”一词最初是指黄河与湟水两条水系。最早出现在《汉书》中:“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谷至临羌,以示羌虏,扬威武,传世折冲之具……”[1]自此“河湟”这一地理区域概念出现于史料中,其所指区域大致以兰州、西宁两个省城为中心,主要包括青海海东地区,海北、海南州部分地区和甘肃临夏州、白银市、定西市等6个中等城市,44个小城市。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连;西倚戈朵山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毗连;北倚达板山、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接壤;南面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交界。在地形分区上,自北而南,河湟谷地分为

2、下列平行岭谷地貌:[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大通丘陵盆地,哈拉古山地带,湟水、拉鸡山、黄河谷地,地势西南高、东北部低的临夏盆地[2].  学界关于该地区的具体范围不尽相同,有大小河湟的说法。小河湟指的是以西宁为中心的包括青海境内黄河流域和湟水河流域的农业区,大河湟所指除了上述地区外,还包括甘肃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区。笔者以为河湟地区应以甘青两省湟水河和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东流域围成的区域来界定最合适,两河交汇于兰州市的达川乡。当然这一概念所指的范围随着不同的研究旨趣可能有所不同,其症结所在就是:[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3、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河湟地区是否包括两条河在这一区域中的支流流域范围。笔者认为河湟地区的核心区域应是两条河流干流所包围的区域,但在研究不同问题和涉及不同学科时可以进行适当扩展。本文从传统意义上“河湟地区”区域范围的梳理入手,以民族地理学视角将河湟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布特点进行了重新梳理,并阐述这一地区在民族地理研究方面的重要价值。  一、河湟地区民族聚落分布的形态。  民族聚落分布形态是民族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民族由于居住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不一,生产活动的内容和风俗习惯等也不尽相同。河湟地区是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共存的典型地理空间,各民族在一

4、定的历史时期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不断调适,逐渐形成了这一地区聚落分布的基本形态。  笔者以为这一地区少数民族分布的突出特点是沿河流分布,这一特点不但反映了该地区人口对于自然环境的选择结果,也为以“河流”为线索研究甘青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地理空间提供了思路。  黄河、湟水干流及相关支流水系包含了现在甘青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地区。1.沿黄河龙羊峡到刘家峡水库一线有:贵德、尖扎、同仁、循化回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永靖县。2.沿刘家峡水库-大夏河流域一线有:临夏市、临夏县、夏河县、合作市。3.沿刘家峡-洮河流域一线有:东乡族自治县、和政

5、县、广河县、康乐县、临洮县、岷县、卓尼县、临潭县、碌曲县。4.沿庄浪河流域有:永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5.[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沿湟水(含支流宝库河)河到达川入河口有: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平安县、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湟源县、海晏县。6.沿大通河流域有:门源回族自治县。  众多的民族聚居政区有力地说明了这一地区多元的文化生态环境,而“以水为据”的划分方式将以独特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河湟地区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1.沿河流居住是人类居住地点的基本形态。河湟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

6、的交界地带,地形情况复杂,众多河流从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山麓流出,水势湍急,形成河流峡谷、冲击平原与河谷,而这些地区由于水量充沛,适宜农业生产,自然成为在西北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首选的居住地区。2.沿河流分布是河湟地区民族宗教文化分布的特点。至清代,河湟地区已形成汉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穆斯林文化三大文化系统并存;[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汉、藏、回、蒙古、撒拉、土、东乡、保安等多民族文化杂陈鼎立,兼收并蓄的文化格局,成为民族融合、多元文化兼收并包的典型文化地理空间。甘青地区地质结构类型复杂,而河流谷地地势相对平坦,逐渐形成了各

7、民族经济往来、民族宗教文化传播的交通通道,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条件。河谷地区也就逐渐成为了民族聚居区与宗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地点。3.沿河流梳理以河湟地区为中心的甘青少数民族分布重新梳理了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关系,将河流谷地作为民族交往的地理空间,形成了民族地理学研究新的分析视角。河湟地区作为联系祖国内地与西藏高原的唐蕃古道的核心地带,其本身就具备了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征。各少数民族间文化涵化现象明显,所以我们在研究这一区域少数民族时应该打破常规的“族别模式”,而应该采用更具文化倾向性的“族际模式”.沿河流分析河湟地区的少数民族,打破了常规的地区、族别等问题分析范式,将

8、为民族学研究提供诸如“民族间水域关系”等新的研究课题。  二、河湟文化地理空间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