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

ID:16491907

大小:19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10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_第1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_第2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_第3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_第4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第一课课标: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及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作用。1、孔子(1)孔子:基本主张思想:“仁”和“礼”。“仁”就是“仁者爱人”,“礼”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政治:“为政以德”改良政治教育:有教无类当仁不让哲学: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2)地位:再煮锅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汉代大一统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2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1)基本主张哲学:“道”是万物的本源.辨证法思想政治主张:“无为而治”(2)

2、评价: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无为而治”有消极的因素第二课课标要求: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根本原因)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科技:科技的进步使人们认识水平提高。背景:社会大变革时期(奴—封)二、“百家争鸣”的表现(一)儒家:创始人孔子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孟子:仁政”;性善说;浩然之气;民贵君轻(民本思想)影响:《孟子

3、》为四书之一,被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影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二)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影响:代表下层劳动者,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的显学,战国后不再受重视(三)庄子和道家庄子:“齐物”,万物本质相同;“逍遥”;“无所恃”;天与人不相胜评价: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比老子更为消极,代表是战国中期没落的贵族(四)法家和韩非子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思想: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影响:适应

4、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五)孙膑和兵家思想: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三、“百家争鸣”的影响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百家的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文化体系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特点:中国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四、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家想思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礼教为主)

5、政治思想(民本)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礼法并施(君舟民水)异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第三课课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黄老之学特点:1、来源:它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2、内容: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二、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1、思想来源(特点):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2、主要内容;大一统思想—核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学说—基础: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6、君主权力的有限性⑴君主统治的合理性-----人君受命于天,君权神授,进行统治,所以要“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⑵对君主实行限制-----如果人君无道,天将降下灾难来谴责和威慑(3)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三纲五常”将当时社会中的等级尊卑关系加以神化,以稳定统治社会秩序3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1)“君权神授”赋于君主崇高的权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2)宣扬天人感应,认为君主无道会遭到天谴,这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分膨胀的目的,使君主实行“仁政”。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评价政治上: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文化上:确立了

7、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积极);儒学的独尊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后世科技文化的发展。(消极)结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第四课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一、三教合一:指儒、佛、道三教之间互相吸纳渗透、关系和谐,但并不指融为一体。二、程朱理学1、理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2、主要观点(1)世界本原——理宇宙自然——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个人——人性社会——儒家道德伦理;(2)方法论——格物致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