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菊英的出嫁中冥婚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菊英的出嫁中冥婚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ID:16516006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13

关于菊英的出嫁中冥婚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1页
关于菊英的出嫁中冥婚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2页
关于菊英的出嫁中冥婚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3页
关于菊英的出嫁中冥婚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4页
关于菊英的出嫁中冥婚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菊英的出嫁中冥婚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菊英的出嫁中冥婚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菊英的出嫁》是王鲁彦的早期作品集《柚子》中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冥婚这一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婚姻形式,而且透过这场冥婚我们还窥探到了冥婚背后存在着的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内涵和传统女性的生存困境。本文将从对冥婚习俗的文化批判、冥婚背后深藏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女性的悲剧命运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关键词:菊英的出嫁;冥婚习俗;民族文化心理;悲剧命运王鲁彦是“五四”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菊英的出嫁》就是作者以他的故乡浙东一带的冥婚习俗为题材的作品。文中运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这场特殊婚嫁的过程,从严格地按照当地习俗通过“父母之命

2、,媒妁之言”缔结婚姻关系,到过彩礼,办嫁妆,迎娶都十分认真细致,和正常婚礼别无二致,场面之浩大令人咂舌。但是热闹中也隐现出深沉的悲哀,在这场特殊的婚礼中我们看到了生者始终在围绕着死者行事,铺张阔绰的婚礼也是以挖空了生者自身为代价的。张复琮在《鲁彦小说简论》中这样评价“《菊英的出嫁》描写的是‘冥婚’之害,它形象的揭露了‘死后生存’的迷信观念和陈规陋习,如何严重地奴役着人们的精神,使人们的心思混沌,行动盲目,在虚幻中求安慰,在盲目中求归宿。”[1]本文将从冥婚习俗的文化批判、冥婚背后深藏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悲剧命运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探究《菊英的出嫁》中冥婚的独特魅力。1对冥

3、婚习俗的整体研究1.1冥婚习俗的形式及产生的原因1.1.1冥婚习俗的形式“冥婚”,就是人死之后再结婚的意思。人们总以为未婚而死,是人生的不幸,所以即使在冥间,亦须为未婚者觅配偶,使已死的男女结成婚姻并合葬。所以凡男女生前未婚而死,则由活人(死者家人或亲友)为之举行婚礼,使死者在阴间结成夫妇,俗称“冥婚”,又称冥配、阴婚、阴亲等。赵宏亚指出冥婚又分为几种:一种是定亲后双方亡故的,择日由童男童女抱牌位成亲,婚礼毕移棺合葬;一种是未婚男女双方本来不认识亡故的,家人托媒说合成婚,移棺合葬;一种女方亡故,男方将牌位抬回家,另娶妻仍叫“填房”;再一种是男方亡故,女方与男方的牌位拜堂,与木主共寝,从一而

4、终,即所谓抱主成亲。所谓“抱主成亲”7,就是活着的未婚妻,抱着已死亡的未婚夫之神主牌,完成结婚大礼,也就是把活人嫁给死人。成婚之后,她就得守寡一世,直到死后,才在阴间与早亡的丈夫完成花烛之礼。施蛰存的《春阳》中的婵阿姨就是为了得到三千亩地大宗财产的继承权,成了抱未婚夫牌位成亲的节妇,为名声和财产而牺牲了终身幸福。[2]程同乐指出:冥婚作为一种特殊的婚姻形态,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国礼俗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影响至今。《菊英的出嫁》就是一部以“冥婚”为题材的小说。文中运用大量笔墨描写冥婚场景,情节奇特,把荒诞的冥婚写得煞有其事,恰如正常的婚礼,热闹中隐现出深沉

5、的悲哀。在这场“红白喜事,合二为一”的特殊婚礼中,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意蕴,它连接着人生的两极“丧葬”——“婚姻”。[3]1.1.2冥婚习俗产生的原因杨朝霞指出冥婚之俗并未因时代推移而消逝,自先秦经历代以迄民初,下自黎民百姓,上至大夫公卿,均尚此俗。直到现在个别地方还继续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古代科学的落后,时代背景和社会宗教伦理的影响,加上统治阶级的倡行等。[4]赵新顺认为在苦难的生活与封闭的环境中,乡民们无法解除自身精神上的痛苦,便只有借助于迷信的力量,在虚幻中求安慰,在盲目中寻归宿。在缺乏科学意识的环境里,迷信观念势必奴役人们的精神,使乡民心思混沌、行动盲目。缺乏健康、充实的精神生活,出

6、现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冥婚”应该是在所难免的事情。[5]周春英指出:“冥婚与中国人‘事死如事生’的鬼神观念有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做父母的未替子女完成终身大事,总觉责任未尽,于心不安;另一方面‘怕夭殇的男女,抱未尝人道的遗憾,要来作祟’;再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使未成年的子女能入祖坟安葬,而不要成为游魂居无定所。”[6]吴志凌又指出其产生原因除了经济、社会因素外,主要是对“鬼迷信”的人们出于亲情伦理的角度的心理安慰之举。活人关心和忧虑已死子女的生活,心痛他们在“泉宫独寝”,没有享受到“男女风月”之温情,因而为未婚殇女夭子冥配。[7]1.2对“死后生存”的迷信思想的审视与批判“五四”时期的作家一

7、般都是站在启蒙的立场上,将冥婚丧俗作为一种封建愚昧的蛮俗进行批判,揭示民众的麻木。1933年鲁彦在《关于我的创作》中总结了自己的创作:“柚子时期,我的热情使我诅咒一切,攻击一切,不愿意接近一切坏的恶的生活。”[8]《菊英的出嫁》是《柚子》中的代表作,那么冥婚这种封建陋习也必然成了作者诅咒攻击的对象。古人认为人死了灵魂不会死,他们会在阴间继续生活,和常人一样也会生病会苦恼,所以菊英娘总是担心“菊英的口角露着微笑?菊英的眼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