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菊文献综述

张乃菊文献综述

ID:44482676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2

张乃菊文献综述_第1页
张乃菊文献综述_第2页
张乃菊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张乃菊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I已占有的文献资料[1]Baker,M./hOtherWords:ACourseBookon77Gi$/d〃M[M]・Beijing:ForeignLanguageandResearchPress,2000.[2]NewMark^Pete「Approachesto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3]冯庆华,穆雷.英汉翻译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刘芳.翻译与文化身份:美国华裔文学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岀版社,201

2、0.[5]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岀版公司,1984.[6]许渊冲.唐宋词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3、7]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II主要论点综述诗歌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种类型,比起其他类型的文学翻译更难也更复杂,故而有许多的翻译学者关注诗歌的翻译。普通的翻译可以只翻译岀来原文要表达的意思,句子通顺且意思不失偏颇,读者能够正确的理解,这样的翻译就算是接近成功的。但是,诗歌翻译不同与普通的文学翻译,它的要求和标准更高更严格,因为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传达出原诗要表达的意思,更

4、要正确的解读具有中国古典传统文化气息载体的诗歌,这就要求译者的翻译水平更高,翻译功底更扎实。否则,读者就不能体会到汉语古诗词的韵味。因此,诗歌翻译的技巧也就凸显的愈发重要了。冯庆华在《英汉翻译基础教程》一书中提到:诗歌作为一种高级的文学艺术形式,它是否可译,现在翻译界都没有达到一致。不管怎样,每年都有大量的诗歌被译入和译出。诗歌具有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美术美。即音韵美,形式美和意象美。诗歌的神韵需要一定的形式来表现,甚至一些诗,其形式的表现力可以超过内容的表现力。神寓于形,形Z不存,神将焉附?所以英诗翻译应该在恰如其分地传达原诗神韵的同时,尽可能忠于原诗的形

5、式。刘芳在《翻译与文化身份:美国华裔文化研究》一书中说到:诗歌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之一,而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经典诗文更是精英荟萃,蕴涵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译者应采用恰当的方式回译还原中国经典诗歌有助于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保存与传承。她还在此书屮提到,用英语表述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是其实就是在从事翻译工作,我们称这种翻译为文学翻译,把中国的本土文化转换为另-•种文化所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翻译表述。翻译研究在使用文化翻译时原文中源语中特有文化因素的翻译处理办法有两种:一种采用界化(foreignization)的翻译策略,以源

6、语为依归(source-oriented),在译文中不惜背离甚至破坏目的语规范以尽量保留原文中的源语文化之“异”(多采用直译,音译);二是采用归化(domestication)的翻译策略,以目的语文化为依归(target-oriented)0的语文化在某个方面具有对等的文化意义的(cultundlyequivalent)因素置换原文中的源语文化因素。许渊冲作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在长期的诗词英译实践探索过程中,许渊冲在《翻译的艺术》一书中第一篇提到:文学翻译的本体是“美”(意美,音美,形美);方法是“化”(等化,浅化,深化);目的是“三Z”(知Z,好Z,乐Z)。认

7、识论是“艺术”论,简单来说,文学翻译是三美,三化,三之的艺术。能让自己而且也能够让别人赏心悦目,这是诗歌翻译时创造美和传播美的最神圣的目的。“意美”即是在翻译时要译出原作的内容美;“音美”即是要求有节调,押韵,顺口,好听;“形美”则是对诗的行数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的要求。从对三美的定义上来看,意美是属于内容上的要求,而咅美和形美都是形式上的要求。“三美”的重要性并不是鼎足三分的,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其次是形美。所谓“知之”,犹如晏殊《蝶恋花》中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西风扫了落叶,使人登高望远,一览无遗。就像译者清除了原文语

8、言的障碍,使读者对原作的内容可以了如指掌一样。所谓“好之”,犹如柳永《凤栖梧》屮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译者如能废寝忘食,流连往返,即使日见消瘦,也无怨言,那自然是爱好成癖了。所谓“乐之”,犹如辛弃疾《青玉案》中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说出了译者“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使读者“知之”是“第一种境界”或低标准,使读者理智上“好之”是“第二种境界”或中标准,使读者感情上“乐Z”是“第三种境界”或高标准。许渊冲在《文学与翻译》一书中提到「文学翻译家要像画家一样使人如历其境,像音乐家一样使人如闻其声

9、,像演员一样使观众如见其人。文学翻译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