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用工难问题的思考

关于企业用工难问题的思考

ID:16517111

大小:1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13

关于企业用工难问题的思考_第1页
关于企业用工难问题的思考_第2页
关于企业用工难问题的思考_第3页
关于企业用工难问题的思考_第4页
关于企业用工难问题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企业用工难问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企业用工难问题的思考随着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全县就业容量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劳动收入得到稳步增长。但同时,我县劳动力资源特别是技能人才资源越来越呈现出紧缺趋势,与土地、资金等因素一样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腾飞的重大“瓶颈”。如何妥善处置好涉及民生与经济的企业用工问题,是我县当前乃至今后相对较长一段时期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企业用工难的本质企业用工难在本质上属于劳动力供求矛盾,由于区域之间或产业(行业)之间的不平衡性,导致劳动力市场在特定范围和特定时段发生供需失衡现象。当前我县发生的企业用工难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招工不足

2、,职工流失率高,即企业招工难和企业留人难。二、企业用工难的原因1、企业用工理念亟待更新。企业在解决缺工问题时应遵循“行政推动、市场运作、合同用工、待遇留人”的思路,但部分企业负责人仍然存在着“缺工找县长”的过时理念,寄希望于政府包办服务和劳动力自己上门,而不是想方设法通过市场主动出击,自主招聘劳动力。2、市场竞争导致劳动力短缺。一是地区间竞争。5由于产业梯度转移,一方面我县新投产的项目要与上海、苏南等地的老企业竞争技能人才。目前,上海、苏南地区总体农民工工资水平高于我县500元左右,因此仍有大量技能人才流向苏南。二是行业间竞争。由于行

3、业之间工资收入、劳动强度等方面有差距,导致劳动力由一个行业向另一个行业转移。目前,纺织服装等行业招工困难,职工流失严重。3、企业用工环境与求职人员的期望差距较大。据了解,苏南的纺织服装企业日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0个小时,工资明显高于阜宁,参加各项保险。而县内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往往靠压低工人工资、超时加班实现低成本运作。4、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体系亟待完善。我县在开发区、20个镇和阜城的8个社区已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但各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多数只配备了1名工作人员,有时还要承担乡镇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网络也尚未建立,劳动力

4、资源调查、用工信息宣传、组织劳动力转移等工作无法深入开展。5、培训资源与企业用工对接尚不够紧密。一是现有培训能力偏弱。县内培训机构普遍专业少、场地小、师资弱、规模低,与企业用工需求特别是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二是初高中毕业生参培率低。全县每年不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数千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三是学员培训后在县内企业就业率低。培训学员到县内企业工作的不足五成。三、解决用工难的对策措施(一)创新用工服务机制1、建立公共就业服务申报和准入制度。5规模骨干企业和新上重大外资项目的用工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自主加以解决,确需公共

5、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帮助的,应当主动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申请。对依法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政策,依法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无年龄、性别、健康歧视行为,并且上年度职工流失率低于10%的规模骨干企业和新上重大外资项目,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用工服务和特殊政策扶持。2、完善企业用工指导方式。建立劳动力价位通报制度,定期组织劳动力市场调查,及时向企业通报劳动力价位,指导企业制定合理的工资福利标准。建立企业增资信息发布制度,每半年公布一次县内定报企业增资信息,激励企业提高待遇、规范用工。3、明确重点挂钩服务对象。中心安排班子成员与县内

6、规模骨干企业进行挂钩,对新上招商引资项目提前介入,在制订用工方案、组织劳动力资源、开展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跟踪服务。(二)硬化用工服务措施1、在“招”上下功夫。依托镇、村组织开展劳动力资源普查和企业用工信息收集,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数据库,县劳动保障网站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免费发布企业招工信息。继续完善镇、村劳动保障机构建设,组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帮助指定企业招工,按实际招工人数给予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经费补贴。重点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作用,坚持做到每天有信息、每周有集市、每月有专场、每季有活动,为用工单位和求职人员提供高

7、效、周到的服务。2、在“培”上做文章。一是强化资金扶持。对经批准企业直接招收的农民工组织免费岗前培训的5,给予企业培训补贴。对企业组织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并晋升技师和高级技师后,给予人均不少于1000元的培训补贴。二是组织校企用工服务对接。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和培训补贴杠杆,整合并引导培训机构在继续开展纺织服装、机械、化工、建筑等传统培训的基础上,围绕县内新上重大项目和技能项目的用工需求,与县内企业对接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县内培训机构不具备条件培训企业紧缺的专业(工种)的,联系盐城技师学院等高等职业院校

8、需要开展合作办学。3、在“引”上动脑筋。一是畅通劳务输入通道。有针对性地邀请劳动力资源基地劳动保障部门和培训机构负责人来阜考察,通过有偿提供中介培训补贴,促进与外省开展劳务交流合作。定期组织县内企业赴省外开展专项招聘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