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ID:16517769

大小: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13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_第1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_第2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_第3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西省于都中学地理教研组<人文地理说课稿>农业的区位选择江西省于都中学岳辉华《农业的区位选择》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内容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两部分内容。一.说教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其农业

2、区位选择的因素(2)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两幅地理景观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2)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二.说教学方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

3、比较法和图表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三.说学习方法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主要采用活动讨论法,辅以对比法 四.教学程序人文地理说课稿(第4页共4页)江西省于都中学地理教研组教学纲要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用时事法以当前备受关注的“三农”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中的地理,并引起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体现课题的时代性二、讲授新课(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区位的含义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等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42页中

4、两幅地理景观图,引出区位的含义,并归纳出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用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对两幅地理景观图进行比较,层层设问,最后讨论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活动1:“世界水稻种植分布区域”首先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孟买、北京、罗马的地理位置,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三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图,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得出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活动2:“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说明地形、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运用案例教学法,利用“城市周边农业发展变化”,“海南岛大规模蔬菜栽培”等案例来说明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5、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训练学生有关气温和降水统计图的分析能力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主体性教学的思想人文地理说课稿(第4页共4页)江西省于都中学地理教研组3.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概念2、农业地域的形成通过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说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但人类可通过经济技术条件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例如塑料大棚可以改变温度,修筑梯田可以改造地形用讲述法讲解农业地域的概念通过案例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从澳大利亚气温分布、降水分布、

6、人口分布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让学生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用地的结果,让学生学会协调人地关系,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三、巩固小结尝试让学生构建本节课框架结构加强本节知识联系,展示人地关系课后思考?查找相关资料,思考影响赣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让学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五、板书设计〈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区位的含义2、农业区位的含义3、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4、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概念2、农业地域的类型3、农业地域的形成

7、过程2008年7月19日人文地理说课稿(第4页共4页)江西省于都中学地理教研组人文地理说课稿(第4页共4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