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症论文:老年厌食症38例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

厌食症论文:老年厌食症38例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

ID:16519077

大小:4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13

厌食症论文:老年厌食症38例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_第1页
厌食症论文:老年厌食症38例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_第2页
厌食症论文:老年厌食症38例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_第3页
厌食症论文:老年厌食症38例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厌食症论文:老年厌食症38例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厌食症论文:老年厌食症38例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厌食是指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分别给予中药内服,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辩证治疗1.1脾失健运型:由于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加之饮食不节损伤中阳,脾胃虚寒,或长期过食肥甘厚味,腐熟无力,精微难以为脾胃所用,均可导致脾失健运,胃不受纳,脾胃不和而发病。症见面色少华,不思饮食,或饮食无味,或伴呕吐,形体消瘦,二便调,苔白或厚腻,脉尚有力。治以健脾助运。[1]方用曲麦枳术汤加味。方药:白术15g,神曲30g,麦芽30g、枳实15g、陈皮15g、鸡内金15g、藿

2、香15g、砂仁12g、山楂24g。脾虚夹湿者加薏苡仁30g、白扁豆24g、泽泻15g;苔厚腻湿重者,减白术,加苍术15g。本型共14例。1.2肝郁脾虚型:老年人长期情志不遂,或思虑过度,肝木郁结,使脾胃消化进一步减弱,脾失健运而发病。症见厌食,精神抑郁不畅,胃脘胀满不适,嗳气频作,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弦细。治以健脾疏肝理气。[2]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和越鞠保和丸加减。方药: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陈皮10g、木香10g、砂仁12g、山楂15g、神曲20g、莱菔子12g、香附10g、连翘l0g。脾虚甚加太子参20g、黄芪20g;胃脘胀

3、满不适,嗳气频作较重加柴胡10g。本型共10例。1.3胃阴不足型:老年人久病、大病之后耗伤正气,胃气受损,或外感高热,热病伤阴,胃阴不足则水谷少人,津液无由化生,胃气失降,浊气上升而厌食。症见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缺乏光泽,心烦不安,自汗盗汗,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舌苔光剥或少津,脉细。治以养胃育阴。方用益胃汤加减。[3]方药:石斛15g、乌梅12g、北沙参24g、玉竹24g、白芍12g、甘草9g、山药20g、茯苓15g。阴虚甚者加玄参30g、花粉12g,加大滋阴益胃之力;心烦不安加胡黄连12g、莲子心6g;汗多者加淮小麦30g,大枣5~6个以止

4、汗。本型共9例。1.4脾胃气虚型由于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日久气血生化不足,吸收不利,脏腑肌肉失于濡养。症见厌食,气短懒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治以益气健脾。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药: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2g、陈皮12g、山药30g、薏苡仁30g、白扁豆15g、砂仁12g、木香12g、桔梗12g、甘草9g。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者加山楂24g、神曲24g、麦芽30g以消食导滞;大便溏薄者加炮姜12g以温运脾阳;脾胃虚寒手足不温者加理中汤以温中散寒。本型共5例。以上治疗10d

5、为一疗程,草药均采用先武后文,药开后文火煎煮30min,煎取药汁300m,l1日分2次服用,1剂/d。2疗效标准疗效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无效:食欲未见改善。3结果38例患者中,治愈24例占63.1%;好转7例占18.4%;无效者7例,占18.5%。总有效率81.5%。其中脾失健运型14例,占36.9%,治愈9例,好转3例,无效2例;肝郁脾虚型10例,占26.4%,治愈4例,好转4例,无效2例;胃阴不足型9例,占23.6%,治愈4例,好转4例,无效1

6、例;脾胃气虚型5例,占13.1%,治愈1例,好转2例,无效2例;所有病例在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4讨论厌食在中医称谓“纳呆”,病变部位在脾胃,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脏腑气血津液不足,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吸收不利,容易出现不思饮食,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本虚”的症状,老年人患病以本虚标实为主,因此在临床治疗上,采用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的方法。[3]这些在现代医学也得到证实,由于老年人脾虚可导致各种消化酶如淀粉酶、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能量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低下,临床上可出现饮食少、腹胀,气短乏力,言语减少,轻度贫血、浮肿等症状。如摄入量进一步减少,营养不良状态进一步

7、恶化,患者可出现浮肿、贫血加重,严重者可出现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另外老年人正气不足,脾胃运化吸收功能减弱,得病后康复能力差,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食物疗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食疗方法的选择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因人、因时、因证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参考文献[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beijing:群众卫生出版社,2004:363[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7-13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