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李白格律詩的特點〉侯愷

〈試論李白格律詩的特點〉侯愷

ID:16526552

大小:98.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2

〈試論李白格律詩的特點〉侯愷_第1页
〈試論李白格律詩的特點〉侯愷_第2页
〈試論李白格律詩的特點〉侯愷_第3页
〈試論李白格律詩的特點〉侯愷_第4页
〈試論李白格律詩的特點〉侯愷_第5页
资源描述:

《〈試論李白格律詩的特點〉侯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试论李白格律诗的特点侯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李白是盛唐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大多不拘于格律的束缚而追求创作的自由,因此他的格律诗历来备受诗评家的争议。本文从诗词格律的角度出发,分析李白格律诗的一些特点,并探讨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关键词:律诗;拗句;对仗;失粘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389(2012)01-0023-04OnCharacteristicsofLiBai’sMetricalPoetryHOUkai(SchoolofLiteratureandJournalism

2、andCommunication.,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266100,China)Abstract:LiBaiisoneofthegreatestpoetsinTangDynastywhosemostpoemsarenotboundedbytherhythm.Insteadhepursuescreativefreedom,sohismetricalpoetryhasalwaysbeenhighlydebatedbypoetrycritics.ThepaperanalyzessomecharacteristicsofLiBai'smetricalpoet

3、ry,andexploresthereasonsfortheformationofthem.Keywords:metricalpoetry,bendsentence,antithesis,violationofrhythm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1](P216)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最杰出的成就是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李白的律诗,比起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来,在数量上要少得多。在李白现存的近千首诗歌中,律诗所占比重也是很小的。据赵翼《瓯北诗话》记载:“青莲集中古诗[2]

4、(P4)多,律诗少。五律尚有七十馀首,七律只十首而已。”关于李白的格律诗,历代诗评家毁誉参半。或曰:“太白五律多率易,结语尤甚。”(黄生《唐诗摘抄》)“太白五言,纯学《选》体,觉词多意少,读之易厌。”(庞垲《诗义固说》)“律诗以对仗工稳为正格。……有全首俱对者,老杜多此体;有全首俱不对者,太白多此体,皆属变格,或间出而用之。”(冒春荣《葚原诗说》)“太白不长于律。”“太白五律,犹为古诗之遗,特于《风》、《骚》为近。”(潘德舆《养一斋李杜诗话》)或曰:“盛唐律句之妙者,李翰林气象雄逸。”(高棅《唐诗品汇》)“五言律体……太白风华逸宕,特过诸人,而后之学者,才匪天仙,多流率易。”(胡应麟《诗薮》

5、)“太白五律之妙,总是一气不断,自然入[3](P3)化,所以为难能。”(翁方纲《石洲诗话》)等等。这两种评说,孰是孰非先不断论,却可从中看出李白格律诗的一些特点。根据王力先生的解释,律诗的意义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而律诗的格律最主要的有两点:(一)尽量使句中的平仄相间,并使上句的平仄和下句的平仄相对(即相反);(二)尽量多用对仗,除[4](P18)首两句和末两句外,总以对仗为原则。下面试从平仄和对仗等方面来分析李白格律诗的特点。一、律诗中多用拗句“拗”是指声调的不合律,“拗句”这里是指声调不合律的五、七言诗句。常见的拗字部位,五言句多收稿日期:2011-12-09作者简介:侯恺(19

6、86-),女,山西榆次人,2010级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23·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在第三字,七言句多在第五字。也有拗两字甚至三字的,多是除了第三(五)字外,再拗其他字。这也是[5](P38)造成“一三五不论”谬说的原因之一。李白使用平起仄收的拗句较多,即将五言的“平平平仄仄”写成“平平仄平仄”。他曾在一首五律中使用两句平起仄收的拗句,如《过崔八丈水亭》的“檐飞宛溪水”和“闲随白鸥去”、《夜泊牛渚怀古》的“登舟望秋月”和“明朝挂帆席”、《岘山怀古》的“天清远峰出”和“感叹发秋兴”等都是这种句式。李白使用这样的拗句在其少年时即见端倪,如《登锦城散花楼》的

7、尾联“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登峨眉山》的“周流试登览”、“泠然紫霞赏”、“平生有微尚”等律句皆是。其实这种“平平仄平仄”拗句的使用并非始于李白,在律诗的形成过程中早已出现。比如在初唐四杰的诗中就出现过这种现象,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无为在歧路”、杨炯《从军行》的“宁为百夫长”、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等句的平仄都是“平平仄平仄”。盛唐人也沿用了这个句式,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的第一句“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