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父母学校.刘良华

新父母学校.刘良华

ID:16529203

大小:140.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8-22

新父母学校.刘良华_第1页
新父母学校.刘良华_第2页
新父母学校.刘良华_第3页
新父母学校.刘良华_第4页
新父母学校.刘良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父母学校.刘良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刘良华家庭教育讲演录:新父母学校--第1节    第1节:前言(1)  各位,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让我们聚在一起来讨论有关家庭教育、新父母学校的问题。家庭教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太难,比学校教育更难。  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解:孩子如果在童年没有接受好的待遇和教育,甚至受到了压抑和打击,他长大之后就会做噩梦甚至可能出现种种精神疾病。  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

2、败,整个人生就失败。无论国家多么发达,家庭教育失败,整个国家就陷入衰败。"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相关的说法是,推动摇篮的手,也推动国家的发展。  按照康德的说法,人类有两件事情最难:一个是如何"统治"他人;另一个是如何"教育"他人。可是,中国的父母普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自己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甚至认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  中国的父母什么时候开始承认教育的艰难呢?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学

3、校成为"问题儿童",父母们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  我原本是研究"教师教育"的。两年前,我开始由"教师教育"转向"家庭教育"。这个转向对我个人来说很重要,因为我发现,仅仅谈论"教师专业成长"是不够的。教师的专业智慧和人格魅力确实会影响他的学生,但是,总有一些"问题学生"让教师感到无能为力。如果学生没有得到父母的帮助,如果学生的家庭环境没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或者,如果学生父母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那么,教师对学生几乎爱莫能助、无能为力。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某些家长总以为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有问题或问题很严重,他们对

4、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过于敏感和焦虑。对孩子成长的问题视而不见,这是一个错误;对孩子成长的正常现象过度关注,而忘记了教育的秘密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也是一个问题。  针对这些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新父母学校"的讲座分为三个专题。每一讲包括两节。第一节提出问题,第二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2节:前言(2)  第一讲的第一节提出的问题是因"父母失陪"而导致孩子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第二节提出的方法是"陪伴孩子"以及父母应该陪伴孩子做哪些事情。  第二讲的第一节提出的问题是"孩子的差异",包括性格差异、智力差异和

5、性别差异;第二节提出的方法是尊重孩子的差异,让孩子因特长而自信。  第三讲的第一节提出的问题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3岁之前、9岁之前和13岁前后;第二节提出的方法是让孩子在关键年龄做关键事情。3岁之前是动物世界式的"爱的教育";9岁之前是孩子建立规则、过有情趣的生活和自食其力的关键期;13岁前后是"教育终结"的年龄。对于那些在13前后还没有形成自理生活习惯和自学习惯的孩子来说,他需要的已经不是教育,而是"治疗"。第3节: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家庭(1)  第一讲  陪伴孩子:没有人能够代替父母  第一节影响孩子成绩的主

6、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家长总是满怀期望又忐忑不安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学校也一直在努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可是,事实上,学校每天都在让某些孩子掉队。很少有哪个校长和教师故意为难孩子,校长和教师接受了家长和社会的委托,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负有责任。可是,无论校长和老师多么努力,总有一些学生无法适应学校生活。  一、"科尔曼报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吗  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学业成绩如果孩子真实地体验了父母劳作的辛苦与辛酸,那么,孩子会增加改变命运拯救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

7、的努力""富不过三代"这条民间古训几乎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咒语如果富裕的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倒不如让孩子过节制的、低调的、比较贫穷的生活。  将近一百年以前(1914年),美国的斯特娜夫人对中国的发展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她说:"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绝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现在看来,这个美国人的猜想并不周全,因为中国妇女受教育的状

8、况已经有所改善。不过,这个猜想有一点是符合事实的:中国家长普遍愿意把孩子成长的责任全部推卸给学校。如果孩子的成长出现了问题,家长更愿意指责学校的教师,一般不愿意承认那是家长自己的失误。  事实上,也并非只有中国家长才犯这样的错误。1966年,美国人科尔曼博士发表一份教育调查报告,这个研究的主题原本是学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