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唐山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河北省唐山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ID:16531247

大小:7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河北省唐山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历史】河北省唐山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历史】河北省唐山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历史】河北省唐山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历史】河北省唐山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河北省唐山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省唐山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答在答题纸上。3.Ⅱ卷答题纸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卷Ⅰ(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计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

2、定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答案】B【解析】考查古代中国宗法制的作用。分析材料可知,王国维认为西周用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决定大宗小宗的政治地位可以减少争论,这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故应选B。2.《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于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答案】B【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题干中的大一

3、统理论——“尊王”、“内华夏”、“崇礼”与西周、春秋以来的史实密切相关。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故应选B。3.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答案】B16【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依据所学,A属于中央权力机构,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D属于经济信息,不符合

4、题意,故排除。所以应选B。4.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依据所学,之所以出现“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的现象,恰恰反映的是君权至上的后果。皇帝年幼,由于皇权至上,身边的人往往擅权,作威作福。故应选C。5.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

5、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A.秦末农民战争B.唐中期安史之乱C.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D.清末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解析】考查宋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有两对矛盾,一个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一个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最终解决于北宋,中央集权达到高峰,地方再也没有能力反抗中央。故D符合题意。6.“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即使从政治实践看,这种平民化的特色也远甚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能体现材料中“政治实践”的是

6、A.郡县制的推行B.三省六部制的确立C.内阁制度的建立D.科举制的实行【答案】D【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隋唐的时候,实行科举制度,它使一般平民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于统治阶层。故应选D。167.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左仆射李靖因病辞去宰相职务,太宗不同意,要求他“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始以某官(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为宰相。这说明A.唐朝重视对宰相权力的限制B.唐太宗在位时重用人才C.唐朝更改宰相的名称和职责D.唐太宗废除了宰相官职【答案】A【解析】考查古

7、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答此题关键是对“平章事”这一职位的理解,这一职位的设立,实际上又将宰相的权力进行了一次分割,这样更便于皇帝的控制。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B不够全面;C与史实不符;D说法错误。故应选A。8.《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不能说明元朝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答案】B

8、【解析】考查元代的行省制度。分析材料,材料中的“行中书省”应是元朝的行省制。材料“因事设官”(中央根据具体事情设立官职)可知A项正确;材料“无不领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