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王德威[6寸pdf mobi epub kindle版]

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王德威[6寸pdf mobi epub kindle版]

ID:16532378

大小:2.84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8-08-22

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王德威[6寸pdf mobi epub kindle版]_第1页
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王德威[6寸pdf mobi epub kindle版]_第2页
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王德威[6寸pdf mobi epub kindle版]_第3页
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王德威[6寸pdf mobi epub kindle版]_第4页
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王德威[6寸pdf mobi epub kindle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王德威[6寸pdf mobi epub kindle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茅盾,老舍,沈从文王德威·著中文版序中国现代小说流派纷呈,但以内容的繁复和影响的深远而言,首推写实主义。顾名思义,写实主义——或其别称现实主义——以描摹人生,反映现实为目的。这一流派在清末“新小说”时已经是流行话题,五四以后更带动出文学热潮。到了三〇年代,写实主义沾染了批判色彩,成为针砭社会,鉴照时代流变的利器;日后左翼论述更化“写实”为“现实”主义,以强调写作的积极政治性。由此人道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乡土现实主义等纷纷兴起,即使到了二十世纪末,魔幻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等依然是文学创作的焦点。传统中国小说从来不乏写实模拟的意识和技

2、巧,但是要到二十世纪之交,因为西方论述的引进,“写实”才形成一种流派,占取了话语权力。对彼时的知识分子和文人而言,“写实”相对于蒙昧不义,充满解放和启蒙意义,俨然奉了“写实”之名,真相得以显现,真情得以流露,真理得以昭彰。而当“写实”主义在左翼论述里被正名为“现实”主义之际,一种迫切的时间感和意识形态召唤更呼之欲出。写实或现实主义因此不只意味单纯的观察生命百态、模拟世路人情而已。比起其他文学流派,写实主义更诉诸书写形式与情境的自觉,也同时提醒我们所谓现实,其实包括了文学典律的转换,文化场域的变迁,政治信念、道德信条、审美技巧的取舍,还有更重要的,认识论上对知识和权力,

3、真实和虚构的持续思考辩难。我以为一个世纪以来作家和读者对这些问题的辩证和试验,足以使写实主义小说成为我们探勘中国现代性的最佳途径。这里最大的吊诡正在于小说作为写实的载体。小说原为虚构,是不必当真的文字书写。但在写实主义的大纛下,小说赫然成为政教机构争取发言权力的所在,或个人与社会相互定义、命名的场域。由此产生的文本内外的互动和抵牾,信仰和禁忌,为一个世纪的文学史铺陈出一则又一则精心动魄的故事。基于这样的理念,本书对一九三〇年代——“写实”主义小说全盛时期——的三位作者茅盾、老舍、沈从文作出研究。这三位作者的背景极为不同,从事创作的动机也各有因由。茅盾是早期介绍西方写实

4、主义和自然主义进入中国的推手,而他同时厕身新文学编辑事业和左翼革命运动,堪称五四以后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老舍出身北京下层旗人社会,因缘际会,赴英国任教期间接触狄更斯等人作品,大受启发,从而走上创作之路。沈从文来自湘西苗乡,早年辍学从军,却因新文学的感召来到北京,矢志进入文坛。这三位作家在一九二〇年代末期崭露头角。茅盾在一九二七年共产党第一次革命失败后匿居上海,百无出路之际执笔创作,却为大革命前后的政治与激情作出最动人的见证。老舍凭借嬉笑怒骂的风格,写尽市井小民在新旧文化之间的笑声和泪水。沈从文则白描故乡山水人事,投注无限深情,终于成为中国乡土文学写作的第一人。这三位

5、作家基本承袭了十九世纪欧洲写实叙事的基本文法——像对时空环境的观照,对生活细节的白描,对感官和心理世界的探索,对时间和事件交互影响的思考等。但他们笔下的中国却出落得如此不同。茅盾暴露社会病态,对一代革命者献身和陷身政治有深刻的体验;老舍从庶民生活里看出传统和现代价值的剧烈交错;沈从文则刻意藉城与乡的对比投射乌托邦式的心灵图景。而如前所述,这三位作者的不同不仅在于风格和题材的差异,更在于他们对“写实”和“小说”的意义与功能各有独到的解释。茅盾藉小说和官方“大叙事”抗衡,并且探索书写和革命相辅相成的关系。老舍的作品尽管幽默动人,却总也不能隐藏对生命深处最虚无的惶惑。而在沈

6、从文的原乡写作尽头,是对历史暴力的感喟,和对“抒情”作为一种救赎形式的召唤。合而观之,我以为这三位作家示范了中国现代写实主义书写的三个面向:一、茅盾的作品凸现历史、政治、叙事虚构三者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茅盾本人充满矛盾的经历尤其为他的创作添加出虚入实的意义。正因为作家理解写实/小说内蕴的高度不稳定性,乃能将历史的先验与后设、政治的权宜和变化,展露无遗。二、老舍的作品引领我们思考写实主义的表演性(performativity)和动人感(affectivity)因素。从涕泪交零到嬉笑怒骂,现实的“效果”显然不是“文学反映人生”这样的口号所能体现于万一,而有赖作者与读者情绪

7、和意向的调动。由此展开人与我,表与里,疏离与参预的重重辩证,构成写实小说的伦理学界面。三、沈从文的作品不但建构“原乡”的空间,也同时颠覆这一空间。他更藉此叩问写实主义叙事的另一底线:在穷尽客体物象后,写实叙事是否仍有安顿主体想象——尤其是抒情主体想象——的余地?新中国成立后,写实主义一跃而为文艺正统,但“现实”的律令反而愈发严峻。在重重压力下,茅盾、老舍、沈从文的创作事业都归于沉寂,这毋宁是现代小说的巨大损失。然而只要仔细观察,我们发现这三位作家的影响不绝如缕。杨沫《青春之歌》式的革命历史小说,赵树理充满世故的民间叙事,甚至孙犁、刘绍棠的社会主义抒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