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论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ID:16541105

大小:5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22

论陶渊明归隐的原因_第1页
论陶渊明归隐的原因_第2页
论陶渊明归隐的原因_第3页
论陶渊明归隐的原因_第4页
论陶渊明归隐的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陶渊明归隐的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陶渊明归隐的原因摘要社会动乱、政治黑暗是东晋末年社会的主要特征,自晋末以来,军阀互相火并,抢夺地盘,社会极其动乱;陶渊明的归隐不同于敌视社会进步,不同于那些“朝赋采薇之篇,而夕有捧之喜者”,由隐而显宦,走终南山捷径之路。陶渊明作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文人,才华却得不到施展,为了躲避政治祸患,保持操守,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最终只好隐居田园,过隐逸生活。本文从个性、制度、社会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他归隐田园的原因。关键词陶渊明;归隐田园;个性;制度;社会ThereasonsofTao’sseclusi

2、onAbstracSocialunrest,politicsisthemaincharacteristicsofthelateeasternsociety,sincelatejin,heatandothersites,robwarlords,socialunrestinextremely,Taoyuanming'sretirementisdifferentfromhostiletosocialprogress,differentfromthoseinthe"fuwei,aPennsylvaniaandthejoy

3、,theofficialZhongNaShan,goandshowtheshortcut.Taoyuanmingasanaspiringwritershaveideal,talentdoesnotcast,toavoidtrouble,maintainintegrity,politicalinsistedonhispoliticalidealandexpresseddissatisfactionwiththeworldofreality,andfinallytorecluse,ruralliving.Thisch

4、aracterandsocialsystem,fromthreeaspectsoftheruralsociety,hecauses.KeywordsTaoyuanming;Ruralsociety;Personality;System;Society引言13东晋末年,司马氏政权衰微,东晋政府名存实亡,先有王恭、殷仲勘叛乱,后有桓玄篡位,刘裕代晋自立,社会动乱、政治黑暗,陶渊明在这样的社会中不停地翻滚,一生经历大致如下:“起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仕桓玄、刘裕、刘敬宣,最后任彭泽县令八十余日,因不肯折

5、腰向乡里小人,慨然辞职守拙归田”①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28页。,从此不再出仕,多年来人们对他隐居的原因有诸多的猜测,如“不为五斗米折腰”说、“性情”说等,这里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个体(一)个性东晋各派势力极力拉拢知识分子为其出谋划策,以确保并扩大本集团的势力范围,其中一大批文人借此飞黄腾达,倍得青眼,例如周续之、殷景仁等,而陶渊明不想加入这种趋炎附势、攀龙附凤之辈的行列,甘于躬耕陇亩,不理“俗韵”,过田园生活。老子主张万物“复归于朴”,追求真率自然,庄子也主张“天道无为而自然”。

6、陶渊明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些影响,他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感情,他不仅要回归自然,过田园生活,还要求“反朴归真”,他在《乞食》篇里写道: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理,扣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第一句就说自己为饥所迫,不得不到处行乞,他毫无保留的说明了他的经济状况,说明他是个真率坦诚的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往中,一去三十年。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六)他把出仕当作误入“尘往”13,白白浪费了十三年,认为以前出仕,是误入了迷途,心里感到无比惆怅,认为自己耿直的性格、喜爱自然

7、的禀性与官场中的虚伪、欺诈、残暴、腐败不相符合。陶公在《与子俨等疏》文中借用子夏的话:“死生由命,富贵在天。”表明陶渊明有不追求富贵长生的高贵品质,“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归去来兮辞并序》)是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憎恨,由于“质性自然”而不符合做官;他极端厌恶违背自然本性、巧诈虚伪的社会生活,在《归去来兮辞》序言里打出“质性自然”的旗帜,表示为了要顺着自己本性的自然去生活,再也不愿心为形役、逢场作戏。因而他十分强调自由的田园生活,强调性情自然,无拘无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虽然只说禽兽自

8、由自在而实质是写他要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不被世俗所困扰;“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则强调他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则是他辞官后发出的最为真切的感叹,他渴望返回山林田园,以躬耕谋生,无求于世俗。陶渊明认为自食其力的生活才符合自然原则,他不愿贪图名誉财富,过不惯受人羁绊的仕宦生活,他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中有这样的诗句:“闲居三十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