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浙江省平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浙江省平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ID:16549336

大小:159.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浙江省平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历史】浙江省平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历史】浙江省平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历史】浙江省平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历史】浙江省平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浙江省平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命题:郑余杨审题:周丽青一、单选(每题2分,25题,共50分)1.《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的起源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从宋姓起源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力工具B.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C.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2.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

2、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4.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C.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D.考试成绩——品

3、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5.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6.“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考古学的发展)

4、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尹达这段话意在强调A.古史传说似是而非不足为信B.古史传说有助于历史研究C.考古学已完全证明古史传说D.应该科学地对待古史传说7.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A.领导太平天国运动B.倡导戊戌变法C.领导义和团运动D.领导辛亥革命8.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处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

5、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下列不能说明该材料意图的是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B.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C.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D.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9.辛亥革命对政治近代化的贡献最主要的是A.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6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爱因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初,曾两次途经上海,总共停留不到3天时间,却对上海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日记中写道:“

6、(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国人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在上海,欧洲人成了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他们的奴仆。”材料中“近年来的革命事件”是指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11.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

7、地位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2.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正确领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13.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中国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传奇。这一传奇完成的标志是A.遵义会议的召开B.陕北会师C.会宁会师D.强渡大渡河14.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结束了半

8、殖民地的历史15.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右表反映了新民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