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历史】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ID:16570773

大小:319.0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_第1页
【历史】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_第2页
【历史】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_第3页
【历史】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_第4页
【历史】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魏晋名士”是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得其乐。下列哪句话会得到他们的推崇?()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C.“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春秋战国

2、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解析】“魏晋名士”……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符合道家崇尚自然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属于儒家荀子思想观点,故A项错误;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是尚贤的墨家思想,故B项错误;“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属于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属于道家思想,故D项正确。2.“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十年可穷,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千年的大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婆婆”。中国古代农民的这些循环思想,植根于()A.农耕生活   B.传统观念   C.儒

3、家思想   D.自然现象【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农耕经济。【解析】农民的循环思想,植根于春播秋收,年复一年,单调重复,进化迟缓而又稳定的农耕生活节奏,材料中信息印证着政事和人事的循环,故A项正确;传统观念也是源于农耕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究的循环思想,不符合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属于思想观念,不是自然现象的反映,故D项错误。3.“魏末北齐的孝廉秀才,则已是寒门出身的通路。至于北周根本选无清浊(门第高低)”这说明南北朝时期()A.察举制仍是选官的主要形式         B.

4、世家大族已经失去选官的垄断权17C.九品中正制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     D.选官变化顺应世家大族衰落趋势【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解析】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世家大族控制选官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论及是寒门选官,“北周根本选无清浊”的信息说明世家大族的利益没有维护,故C项错误;材料中“寒门出身的通路”“选无清浊”说明世家大族已经逐渐衰弱,选官叶适应了这一趋势,故D项正确。4.社会流动主要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

5、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下列现象不利于社会流动的是()A.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    B.从市舶制度到实行海禁C.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D.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军功授爵制、察举制、科举制;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解析】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体现职业由世袭到奖励授官,有利于社会流动,故A项错误;市舶制度是中国古代对海运进出境的专职管理制度,开始于唐代,海禁是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阻碍了社会流动,故B项正确;科举制下,普通老百姓通过考试可以做官,

6、促进社会流动,故C项错误;限制商人活动到放开商业活动,明显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D项错误。5.李贽在《焚书》中讽刺道学家:“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这反映了李贽() 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强调人正当的私欲C.认同市民阶层利益和要求           D.反对遵循仁义道德【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思想主张。

7、【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及批判孔子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讽刺道学家的做事伪思想,没有提到人的正当欲求,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的信息说明对普通市民阶层利益观的认可,故C项正确;出来了中并没有提及反对仁义道德思想,故D项错误。6.顺治元年(1644)五月初三日,颁布《剃发令》,许多汉人誓死不从;1912年3月5日,17孙中山颁布《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却有很多汉人拒绝剪辫。这表明()A.剃发与剪辫是个人自由    B.社会习俗具有稳定性凝固性C.国人反对排斥辛亥革命    D

8、.二者都属于革除陋习的政策【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剪辫。【解析】材料中《剃发令》和《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显示都是官方法令剪辫子,不属于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虽然前后颁布法令进行剪辫,但仍有很多人不服从,说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故B项正确;剪辫子是一种习俗,不是国人反对排斥辛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