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省济宁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试题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试题

ID:16592532

大小:9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3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试题_第1页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试题_第2页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试题_第3页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试题_第4页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济宁市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模块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负荷弹劾干涸一丘之貉B.须臾舆论逾越自娱自乐C.溶化金融冗长庸人自扰D.咀嚼拮据规矩百废俱兴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默契帷幕放冷剑魂牵梦萦B.极致贮存破天荒融汇贯通C.蕴含郁闷故纸堆欲擒故纵D.诧异抚慰沾便宜虚位以代3.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有时还会超出诗人创作时的原意,出新的旨趣。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诗句,都被后人赋予了新的。所以,我们今天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的情况,在全新的意义上借用古典诗篇、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A.擅长产生寓意B.擅长生发含意C.善于生发寓意D.善于产生含意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参加这届世乒赛之前,李晓霞谈及比赛前景多少有些保留,倒是很多网友对她胸有成竹:“晓光霞彩,再现辉煌!”“大满贯,搞定了!”B.李安深受中西文化的双重熏陶,两种文化在他身上发生激烈碰撞并最终融合在一起,使他执导电影时能够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C.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

3、为代价,我们必须把这条红线深深刻画在头脑中,坚决落实到行动上,举一反三,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D.浙江嘉定某电气有限公司要求员工春节加班,不批准任何回家过年的申请,员工怕来年工作不保敢怒不敢言,只得暗中向报社电话求助。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亚龙湾的沙滩绵延近10千米,好似一条飘拂的白色玉带,湾内海水湛蓝,风平浪静,被誉为“天下第一湾”。B.“多行不义必自毙”,日本右翼政客们一再大放厥词,不仅丢光了日本国家和民族的脸,更丢尽了他们自己的脸,必将遭到全人类的唾弃。C.“火星一号”计划在全球发起报名两周以来,已收到来自上百个国家

4、的8万多名志愿者递交的申请,其中仅中国申请者就高达1万人之多。D.由于湄公河流域涉及多个国家,各国执法部门跨界打击毒品犯罪受到主权、司法权等多种因素制约,亟需建立多国协作扫毒的长效机制。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0孟子与邹鲁之风王志民  孟子为战国时期邹国人,邹与鲁毗邻,但文化渊源并不相同。根据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考定:邹,也做邾,邾娄,是一个东夷土著的小国。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认为其为炎帝神农氏的苗裔,与黄帝后裔的鲁是两支不同文化。据《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记载:鲁僖公之母称,“邾灭须句”为“蛮夷猾(乱)夏”,

5、是“周祸”。次年,鲁国“伐邾,取须句,反其君”,则是“礼也”。可见在鲁人看来邹实为文化上的“异类”。细检《孟子》及以前的文献,都没有“邹鲁”并称的记载。这反映出在孟子之前,邹、鲁实际表现为两支不同质的文化。  “邹鲁”并称,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庄子与孟子同时而稍晚,这说明:在孟子晚年,所谓“邹鲁之风”已经形成,这应与孟子一生努力传承创新儒学密不可分;“邹鲁之风”是以崇尚儒学、传习六经的士风为主的,充分展示出儒学故乡的特征;“邹鲁”并称,邹在鲁前,这反映出邹文化在邹鲁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巨大影响力

6、。  鲁国本为周公封地,是周王朝在东方的文化中心。春秋时期,鲁秉周礼,有“周礼尽在鲁”之说。孔子创立儒学,大办教育,更使鲁成为繁盛的文化重心之地。孔子去世后,“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故乡鲁国,成为儒家发源地和孔门弟子及后学聚居讲学之所。这对孟子产生了极大的文化吸引力。同时,孟子为鲁国公族孟孙氏的后裔,与鲁国又有一种血缘的亲情。孟子葬母于鲁,曾住鲁守丧三年;其为子思门人的弟子,系统接受过儒学教育;孟子一生极崇拜孔子,以孔子继承人自居,以传播孔学为己任,这都反映出鲁文化对孟子的培育和思想上的巨大影响。  然而,孟

7、子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邹国度过,从孟母三迁教子到成年后“始而设教,继而周游,终而归老”,邹文化的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他思想的形成应该也与邹文化有密切关系。从现有历史文献考察,我认为其主体思想“仁政”的形成,与邹国文化传统具有直接关系。  战国之邹,附庸鲁国,国小力薄,但在文化上却渊源有自,丰富深厚。其为东夷土著,始终保持了夷人的文化传统。《说文解字》:“夷俗仁”。《后汉书·东夷传》注引《风俗通》:“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由于资料缺乏,邹国是否一直沿袭这样一种“仁”俗,难于详考,但《孟子·梁惠王下》记载了邹穆公在与鲁国冲突失败后,不忍处置老百姓

8、的仁义之举。贾谊《新书·春秋》也记载了邹穆公仁政的具体举措:“无淫僻之事,无骄燕之行……自刻以广民,亲贤以定国,亲民如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