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学2012-2013高一4月份月考3

【历史】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学2012-2013高一4月份月考3

ID:16593970

大小:50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3

【历史】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学2012-2013高一4月份月考3_第1页
【历史】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学2012-2013高一4月份月考3_第2页
【历史】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学2012-2013高一4月份月考3_第3页
【历史】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学2012-2013高一4月份月考3_第4页
【历史】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学2012-2013高一4月份月考3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学2012-2013高一4月份月考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宿州市泗县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4月份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8×2=56分)。1、(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2、唐陈廷章《水轮赋》:“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该材料

2、描述的灌溉工具是A.翻车B.高转筒车C.筒车D.风力水车3、明清时期,苏州的出版业出现了两个持续百年的高潮。其兴盛的背景因素包括①重商主义影响,商品经济繁荣②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发展③统治者政策开明④工商业市镇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中国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有市无城五个发展阶段。其中“城区即市区”源于那一时期?A.秦汉时期B.唐安史之乱以后C.北宋D.明清时期5、中唐文学家元结在策问《问进士第二》中说:“今商贾贱类,台隶下品,数月之间,大者上污卿监,小者下辱州县。至于廊庙,不

3、无杂人。”该材料反映了A.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中唐商人社会地位降低,统治者严格推行贱商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D.中唐时期商人完全被杜绝在仕途之外6、所谓领织,是由官局或官府(实际主持人是太监)将织造任务分派给核定的承揽人,承揽人又可转包给机户生产。承揽人也叫“收头机户”,都是机户中的富裕大户。嘉靖中,奉派到苏杭督查织造的王统曾提出:“所司籍机户之贫富,分为上中二等,编排甲头,分派领织”,并“量其产业高下,以为领织多寡”。下列对“领织”说法正确的是①由官局演化而来,是对官局制度的一个否定②超经济的摇役关系已在向经济关

4、系转化③承揽人和小户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④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已经产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明史》记载,明代万历年间,朝廷一次清出围湖造田数目达80万顷。清代以后,垦殖活动更为盛行。乾隆年间湖北巡抚彭树葵指出,“人与水争地为利,以致水与人争地为殃。”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明清时期人口的增加B.明清时期水田数量的增加C.盲目围垦,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有害的影响D.水田面积的增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8、《五行大义》(隋朝)社会等级排序:仕  庶  农  商  工《二十五等人图》(唐朝)社会等级

5、排序:士  工  庶  农  商对以上两文献社会等级的排序变化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所属时代社会观念的变迁;②仍然受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影响;③工匠身份在唐代发生了明显变化;④唐朝放弃了农本政策A.①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9、与前朝的均田制相比,北宋政府不再规定一般地主占田的最高限额,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但同时又规定:(1)客户与下等户才可以请射荒田;(2)官吏不得租种官田;(3)寺观不得市民田;(4)品官限外之田也要派差科;(5)不得由出举而买田。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土地兼并是北宋社会中一个很突出的现实问题B.北宋“

6、不抑兼并”6C.宋朝土地制度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宋代抑制土地兼并之力度与效果超过此前的隋唐10、“六月溧阳三日雨,山田喜足低田苦。学中亦有北钤圩,低处水深三尺许。秧苖浸倒根已浮,再种何由能入土?老夫寓居西郭外,厌听村村蹋车鼓。”该诗文反映的劳动工具与功能是A.筒车抗旱B.筒车排涝C.翻车抗旱D.翻车排涝11、通过北朝以来不断推进的州郡制、三长制、均田制、府兵制等加强中央集权,改造地方社会的一系列制度,世族制不断受到消减,到了宋代,世族制下的贵贱观念已经基本消失,影响人们社会地位的更多的是财富。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7、政治制度的变迁B.经济制度的变迁C.社会习俗观念的变迁D.社会经济的发展12、“从经济角度而言,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航海技术的进步,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的物质条件。但从政府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宋朝把海外贸易作为财政补助手段和宋朝政府轻宗藩地位重经济实效的取向,而海上又没有任何威胁宋朝国家安全的因素等条件,不论物质条件如何,宋朝的贸易制度也会是另一番景象。”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宋朝贸易制度变迁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决定的B.宋朝贸易制度本质上是由其政策决定的C.宋朝贸易制度变迁受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特定历史因素的双重影响D

8、.如果物质条件不具备,宋朝的贸易制度会是另一番景象13、在宋朝,用来标明商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特殊身份的限制政策都没有了,“四民皆本”逐步成为基本的社会的观念。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C.重农抑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