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ID:16599174

大小:669.9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3

【历史】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历史】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历史】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历史】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历史】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出题人:张莹审题人:郭丹王威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说:“历史主要是研究人的,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将像对海上的波浪或风中的树叶那样漠不关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历史研究应以个人的活动为核心B.历史研究侧重事件对事件的价值联系C.历史是探索发现孤立的个别事件D.历史研究是人对价值判断的主观体现2.春秋战国时期

2、,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①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②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③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④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集权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4.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

3、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5.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做出的重大调整是A.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C.实行行省制度D.设立枢密院6.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以下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蹑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

4、,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7.“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8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8.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

5、。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A.年代久远B.存世量大C.造型别致D.工艺高超9.明清时,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B.出现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C.经济结构发生彻底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10.某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因而提高B.商品经济的发展,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C.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D.江南地

6、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11.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12.“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13.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

7、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14.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专制统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15.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是A.最早出现于

8、东汉时期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C.书写材料中的一次伟大革命D.为欧洲文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