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陕西省长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陕西省长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16626568

大小:3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3

【历史】陕西省长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历史】陕西省长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历史】陕西省长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历史】陕西省长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历史】陕西省长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陕西省长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安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填涂姓名、考号。3.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计50分)1.史载周公制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

2、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恰当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2.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3.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

3、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6.《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

4、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7.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6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8.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

5、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9.易中天先生在其新书《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评价①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②关注人生,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治国理念④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下列各项对①②③④对应的学派判断正确的是A.道家、儒家、墨家、法家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10.

6、《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11.“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

7、,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13.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14.“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A.“信仰即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