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_2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_2

ID:16664351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3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_2_第1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_2_第2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_2_第3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_2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讲中外重大改革规律认知集训即时演练岳麓版1.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耻”。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

2、令的贯彻执行如果仅能仰仗于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主要内容。这种法制措施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2)据材料二说明商鞅的“强国之术”对秦国民风产生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等信息可推断商鞅变法实行连坐制及严酷法律。第二小问效果,根据材料一“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可推断秦国的战斗力增强;根据材料“秦民大

3、悦”“乡邑大治”可推断社会秩序良好。(2)根据材料二“免而耻”可推断道德观念淡薄;根据材料二“恐惧和贪欲”可推断存在重利轻义的风气;根据材料“严刑峻法”可推断出好战嗜杀。答案:(1)内容:严刑峻法;邻里连坐。效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在六国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2)影响:功利之风盛行;形成重利轻义的风气;道德观念淡薄;好战嗜杀的血腥世风形成,容易导致暴政。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孝文断北语而改姓元,是亡其祖也,不惟失德,实非吉兆。——乾隆帝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

4、此变而得者也。——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材料二 鲜卑族“尚勇、纯朴,好射猎”的性格,造就了他们团结、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和品质,造就了强盛的北魏王朝。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汉化改革的断胡语、改胡姓、禁胡服,不仅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摒弃,更是对其民族精神的摧残。孝文帝不顾民族差异想通过改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来“中夏正音”,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践踏和否定。孝文帝的改革,对当时社会发展和本民族的进步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而是他本人对汉文化的仰慕向往和好大喜功,是不顾本民族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

5、种冲动,是对本民族的一种否定。——摘编自付义汉《孝文帝迁都改革与北魏亡国析》(1)概括上述材料中对北魏孝文帝的不同看法及理由。(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其人其事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可取之处。解析:(1)第一问看法,根据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得出第一种看法是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持肯定态度,4根据材料一“魏孝文断北语而改姓元,是亡其祖也,不惟失德,实非吉兆”和材料二“不仅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摒弃,更是对其民族精神的摧残……是对本民族的一种否定”可知第二种看法是对北魏孝文帝改革

6、持否定态度;第二小问理由,对于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北魏孝文帝改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方面回答,对于第二种看法,根据材料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汉化改革……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践踏和否定”,从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消极影响回答。(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改革,加快了鲜卑族汉化(封建化)的进程,同时他个人大无畏的勇气与决心、坚强的意志,保证了改革的顺利开展,也值得肯定。答案:(1)看法:第一种是肯定。理由:孝文帝改革注重学习汉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看法:第二种是否定。理由:孝文帝

7、的汉化政策摒弃了鲜卑民族文化,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践踏和否定,不利于社会发展和本民族进步。(2)可取:整顿吏治,打击腐败;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加快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孝文帝高远的眼光、大无畏的勇气与决心、坚强的意志,保证了改革的顺利开展。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材料二 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

8、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徙贵就践,用近求远。——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 (苏)辙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续资治通鉴》(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中哪几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效果。(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