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辽宁省锦州市2015届高三质量检测(一)理综

【物理】辽宁省锦州市2015届高三质量检测(一)理综

ID:16732727

大小:185.8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24

【物理】辽宁省锦州市2015届高三质量检测(一)理综_第1页
【物理】辽宁省锦州市2015届高三质量检测(一)理综_第2页
【物理】辽宁省锦州市2015届高三质量检测(一)理综_第3页
【物理】辽宁省锦州市2015届高三质量检测(一)理综_第4页
【物理】辽宁省锦州市2015届高三质量检测(一)理综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辽宁省锦州市2015届高三质量检测(一)理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辽宁省锦州市2015届高三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能力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14-18题是单选题;19-21题是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在“神舟十号”与“天

2、官一号”自动交会对接过程中。可认为“天宫一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空气,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升高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C.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15.闭合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规定垂直纸面向里为磁场的正方向,abcda方向为导线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正方向,水平向右为安培

3、力的正方向。关于导线框中的电流i与ad边所受的安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1316.如图所示,带正电的点电荷固定在Q点,一电子仅在库仑力作用下,做以Q点为焦点的椭圆运动,M、P、N为椭圆上的三点,P点是轨道上离Q最近的点。vM、vN和EM、EN分别表示该电子在M、N两点的速度和电势能,则电子从M点逆时针运动到N点A.电子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B.电场力对电子做了负功C.vMEND.vM

4、功率P启动,沿坡路向上行驶,车和人的总质量为m,车所受阻力为支持力的k倍,坡路足够长。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B.汽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C.汽车匀速运动时的牵引力大小等于kmgcosθD.克服汽车所受阻力做的功等于汽车机械能的增加量18.一静止的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F1、F2未知.已知物体从t=0时刻出发,在3to时刻恰又返回到出发点,则A.O~to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o—3to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F1作用下的位移与在F2作用下的位移相等c.t0时刻物体的速度与3t0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

5、3D.F1与F2大小之比为19.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多个量关系的重要方法B.重心、合力和分力、总电阻都体现了等效替换的思想C.牛顿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D.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20.-小球从A点做自由落体运动,另一小球从B点做平抛运动,两小球恰好同时到达C点,若AC高为h,且两小球在C点相遇瞬间速度大小相等,方向成60°夹角。由以上条件可求得A.两小球到达C点所用时间之比tAC:tBC=1:2B.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初速度大小为C.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D.A、B两点的高度差为21.图中a、b为两带正电

6、的小球,带电量都是q,质量分别为M和m;用一绝缘弹簧联结,达到平衡时,弹簧的长度为do。现将一匀强电场作用于两小球,场强的方向由b指向a,在两小球的加速度相等的时刻,弹簧的长度为dA.若M=m,则d=doB.若M>m,则d>doC.若MdoD.d=do,与M、m无关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13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较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

7、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长度h;③将物块Q在A点从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点D;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解答下列问题:(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即用字母:R、S、h、L表示);(2)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____,(3)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