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锐 09汉语言文学 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开题报告

刘锐 09汉语言文学 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开题报告

ID:16847192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5

刘锐 09汉语言文学 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开题报告_第1页
刘锐 09汉语言文学 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开题报告_第2页
刘锐 09汉语言文学 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开题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刘锐 09汉语言文学 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论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刘锐学号:0952010036一、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是我国词坛上的一位泰斗级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他在发展词的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谈到宋词,人们往往先想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些词拥有磅礴的气势、读起来让人感觉酣畅淋漓。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文人,他是个有雄心壮志的爱国英雄。他早年横戈跃马,奋勇抗金,一生以抗

2、敌报国、统一河山为最大愿望,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但自南渡以来,腐朽的南宋朝廷始终不重视他的才能,不给他实现志愿的机会,这不能不使他感到壮志难酬的苦闷与忧愤,他有不少词作抒发了这种情感,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对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也进行了批判谴责,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安残

3、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辛弃疾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即将古文词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在两宋词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而言,辛词都可说是空前绝后。他独创“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极为深远。二、选题相关研究现状辛弃疾堪称宋词史上的一座无可争议的高峰,对于辛弃疾的研究热情经久不息。对辛弃疾的研究,既有对辛弃疾人格、思想

4、的全面把握,也有对辛词细节处的分析,而且,研究者还不断地将现代的思想、理论引入到辛弃疾的研究领域,大大扩宽了研究视野。一、关于辛词艺术特征的研究这类文章或是从整体上,或是从农村词、田园词、婉约词等各种不同的类型出发,对辛弃疾词作的独特艺术特征加以分析研究。李建国的《论辛词豁达自适的艺术境界》(《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提出辛弃疾为豪放派的真正代表,认为应该加强对辛词豁达自适的艺术境界的研究。张玉璞与刘加夫合着的《英雄感怆,大声镗鞳——论稼轩词的崇高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5、,从美学意义上,对辛词加以剖析,认为辛弃疾的审美追求是对传统的本色词派的一次反动。陈学祖、曾晓峰的《稼轩词典故之符号学阐释》(《湖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则运用符号学的理论研究辛词中的典故。程自信的《浅论辛弃疾的婉约词》(《江淮论坛》1998年第6期),注意到辛弃疾虽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但观全部现存辛词,婉约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车永强、蓝小瑶的《从词的艺术特征看辛弃疾的“词界革新”》(《海南师院学报》1999年第2期)一文,认为辛弃疾的“词界革新”maintenancemeasures,th

6、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虽然对于拓宽词的内容、丰富词的艺术手法、增强词的表现力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却是以削弱乃至消亡词的“合乐

7、性”这一基本特征为代价的,是辛弃疾对词的发展之“过”。二、关于辛词艺术手法的研究辛词不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具备独特的艺术手法。窦玉玺的《论辛词起句的造思》(《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2期),指出辛弃疾在词的起调上,往往运用适应表达细腻感情的“造思”方式,使用的篇幅多,变化手法更是无以伦比,此为辛词起调上的一个特点。祁光禄《略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青海师大学报》1999年第3期),指出“以文为词”不仅关涉艺术表现的手法问题,而且也表征着词创作的艺术风格。邹铃声的《辛词写物手法探微》(《贵州大

8、学学报》1999年第4期),认为稼轩词富于独特的艺术个性,文章从辛词的写物手法这一侧面入手,探求辛词的独特过人之处,并阐释其独特魅力形成的原因。三、对辛词的文化观照赵维江连续撰文,从文化角度对辛弃疾的词进行考察。他在《从十二世纪下半叶历史文化背景看稼轩词的爱国精神》(《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一文中,从传统文化出发,对稼轩词中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四、对辛词的比较研究赵佳聪的《〈稼轩词〉与〈东山词〉比较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