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

【历史】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

ID:16850863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5

【历史】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_第1页
【历史】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_第2页
【历史】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_第3页
【历史】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_第4页
【历史】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测试高二历史(选修)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斯塔夫里阿诺斯

2、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3.《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A.郡县制度的发展B.以“孝道”治天下C.赋役制度的变化D.皇帝制度的形成4.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

3、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A.审议决策之权B.管理百官之职C.上传下达之责D.专司行政之事5.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

4、性6.“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察举制D.科举制7.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9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8.“(本朝)惟军机处恭拟

5、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9.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D.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10.近代

6、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11.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12.1904

7、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13.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