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影响

学校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影响

ID:16936404

大小:2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6

学校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影响_第1页
学校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影响_第2页
学校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影响_第3页
学校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影响_第4页
学校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校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校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影响探析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摘要〕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作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儿童性别角色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学校教育中的教师性别角色认识、教材文本中人物角色、学校精神环境等因素影响着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本文对性别角色教育方法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学校教育;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影响;探析目前,有大量研究对性别角色概念进行了界定,表述虽不尽相同但其实质基本一致,所谓性别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一致的行为规范,随不同社会文化而有所不同[1]。性别角色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自己对社会性别角色的标准对受教育者性别角色社会化施以影响的过程[2]。学校作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儿童性别角色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自我意识和社会化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儿童在

3、社会化过程中一旦将性别角色规范内化,就会自动按照适合自己性别的行为来认识、思考和行动,从而造成性别角色的心理差异,而这种心理差异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将产生深远影响[3]。因此,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使自己愉快地进入符合社会性别规范的性别角色,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一、关于性别角色研究的发展1.性别角色研究的由来与发展关于性别角色的研究始于1936年,美国心理学家terman和miles以性别角色来描述了社会中男性与女性所拥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认为男性化和女性化是位于性别角色连续体的两个端点,并以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是对立的理论为基础,编制出确定性别角色的第一个男性化

4、——女性化量表[4]。1964年,罗西(a.s.rossi)首次提出双性化概念,认为个体可以同时拥有传统上男性应该具有的和传统上女性应该具有的人格特质。1973年,康斯坦丁诺普尔(a.constantinople)从理论层面提出了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理论,即同一个体可以同时拥有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推翻了男性化—女性化所基于的假设[5]。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贝姆(bem)根据这个概念,提出了与传统性别角色模式截然相反的假设:任何性别的个体都可以用心理双性来描述,即用典型的男性化特征和典型的女性化特征的平衡体或组合体进行描述。基于双性化概念,贝姆以社会赞许性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个测量双性化的量表(

5、贝姆性别角色量表)。贝姆还通过测试证实了他的假设,其量表成为鉴定性别角色的重要量表。2.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性别角色模式社会对男女两性的传统分类基本上是以人的生物意义的性别为

6、依据的,且对男女两性存在着普遍的性别刻板印象,即认为男性具有勇敢、坚强、自信、独立等特征,而女性具有重感情、敏感、柔弱、顺从等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发现,按照传统性别角色模式培养男女两性,只会限制两性智力、个性健康的全面发展,进而可能令男性过于粗犷、勇敢而缺少平和、细腻的气质,无法学会关心体贴他人及拥有细腻的情感世界,令女性过于柔弱、内敛而缺少勇敢、自立精神,缺乏竞争心及刚强的心理素质[6];从而导致他们今后在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压力化解及恋爱婚姻等方面出现不适。从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来看,现代社会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式是双性化[8],即个体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兴趣爱好、能力

7、、需要、性格等心理特征,尤其在心理品质方面具有男性和女性的长处与优点,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竞争的加剧,个体迈向成功不仅需要勇敢自信,也需要细致善良。这既是社会适应良好的标志,也是保持人际关系和谐与身心健康的需要。笔者认为,在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实现其性别角色的双性化并非取消其性别差异,而是首先让儿童认同自己的性别,悦纳自我,在充分发挥各自性别角色“优势”20currencydeposit,we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