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儿童性别角色发展

第二章儿童性别角色发展

ID:1166170

大小:82.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1-08

第二章儿童性别角色发展_第1页
第二章儿童性别角色发展_第2页
第二章儿童性别角色发展_第3页
第二章儿童性别角色发展_第4页
第二章儿童性别角色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 兒童性別角色發展一、兒童性別角色的發展(一)性(SEX)與性別(GENDER):生物性別/心理性別/社會性別「生物性別」,也稱「性」(SEX),是指染色體的差異、荷爾蒙分泌的差異、內外生殖器的差別而來的生物性不同,生理上的男生與女生(MALE/FEMALE)。「心理性別」是指與個人認知有關的性別,及個人對於自己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的認知覺察與心理感受,心理性別的決定因素主要是生命初期照顧者對性別的賦予與對待而形成。生物決定論的說法,彷彿心理性別完全由生理性別所決定,而且性別差異完全取法於遺傳因素。有人任微生物性別與心理性別並不識自然而然的生理結果,而是由社會文化所形構的,這就是

2、所謂的性別文化決定論,生物性別以及該文化中有關性別的信念,會共同決定心理性別,性別差異由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共同造成。「社會性別」(GENDER)是指社會文化所建構認為的男人與女人社會性別為二元化的男女區別。生物決定論者視性別為自然、先天的生理差異,並由此影響了她/他們行為和外觀。但是文化決定論者或部分女性主義者則指出:性別是由社會文化所建構,所謂的社會文化建構,指的是社會制度、權力結構、家庭、就業、教育等諸種制度及因素的作用而造成了社會上的男女有別。(二)性發展的八個階段性心理發展的相關研究,主要是依據佛洛依德所提出的性心理發展理論而來,人的性心理發展約可分為八期(http://ww

3、w.webhospital.org.tw/sex/),兒童的性心理發展約在前四期奠基。這八個性心理發展的階段分別為:嬰兒期(0~18個月)、幼兒期(18個月到3歲)、學齡前期(3歲至6歲)、學齡期(6~12歲)、青年期(12~20歲)、年輕成人期(20~45歲)、中年期(45~65歲)、成人晚期(65歲以後)。二、兒童性別概念與性別角色的發展關於兒童的性別概念形成與兒童性別的發展,主要有四個部分的知識必須加以理解:第一部份是兒童的性別認同(GENDERIDENTITY)與性別保留概念(GENDERCONSERVATION)的形成歷程;第二部分是兒童的性別角色(GENDER-ROLE)

4、習得過程,及性別角色刻板印象(GENDER-ROLESTEREOTYPES)的形成過程;第三部分是必須瞭解兒童的性別配合行為(GENDER-TYPEDBEHAVIORS)的產生及歷程;第四部分則是兒童期性別的社會建構如何配合兒童個人的發展而產生形塑力。(一)性別認同(GENDERIDBENTITY)與性別保留概念(GENDERCONSERVATION)「性別認同」,是指個體對自我所歸屬性別的自我知覺,這種認知程度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很大。幼年期的性別認同核心,得在初生後18的月才能建立,到了青春期由於荷爾蒙對於體型、性慾亢進及身體心像(BOBYIMAGE)的影響,而形成了成人的性別認同

5、,到了青春期結束,性別認同就不會再改變。「性別保留」是兒童期的性別發展重要步驟,兒童的性別認同在18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建立,一直到青春期結束性別認同大致成形。但在這個性別概念發展的歷程之中,兒童會知道自己屬於某種性別而開始認同這樣的類別(性別認同),並且性別認同的完成是因為兒童具有一種能力-知道性別屬性是永遠不會改變的能力,這個能力就叫性別保留。(二)性別角色(GENDER-ROLE)的習得性別角色,是透過社會文化形塑建構,而透過社會化歷程被兒童漸漸內化的,社會文化會根據不同性別,為它的社會成員訂定許多文化規範,成為文化會根據不同性別,為它的社會成員訂定許多文化規範,成為支配個人選擇或

6、社會參與的行為範本。女性角色主要任務為感情性角色;男性角色的特性在於是一種工具性角色;擔任生產工作與權威決策之角色。性別角色是一個學習模仿習得的學習過程,角色的內容不斷地因著年齡的不同而調整,對兒童而言,兒童期的性別角色是經由模仿同性的父親或母親,加上得到異性父母親的讚賞所學習到的行為。透過社會化歷程,社會性別角色漸漸的被形成,性別角色的觀念是拉在性/生理性別與性別/社會性別的區分。社會教化女性需負上具有陰性特質的社會責任和角色,而男性則負上陽性特質的社會責任和角色。性別角色與社會的性別分工制度設計有關。女性主義者指出:既然婦女要負擔生育這個社會責任,便應為受僱的女性提供有薪分娩假,

7、以履行照顧丈夫和孩子的責任。性別角色這個概念,對於新建夠合理的分工方式,提供了一個思考基礎。(三)性別角色刻板印象(GENDER-ROLESTEREOTYPES)性別刻板印象的形成大致依循以下變化:原本只是統計上的多數現象,經過傳播媒體表現或文化語言傳播及教育社會化歷程,而被概化為多數男性或女性都有或應當如此的印象。性別刻板印象不但會影響兩性互動,更會妨礙自我在兩性關係中的創造能力與適應能力。(四)兒童的性別配合行為(GENDER-TYPEDBEHAVI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