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自辩思考题

浙江中医药大学-自辩思考题

ID:16947996

大小:6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6

浙江中医药大学-自辩思考题_第1页
浙江中医药大学-自辩思考题_第2页
浙江中医药大学-自辩思考题_第3页
浙江中医药大学-自辩思考题_第4页
浙江中医药大学-自辩思考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中医药大学-自辩思考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试述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基本特征。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早期的元气说,阴阳说,五行说等自然观学说。(1)元气说:元气说或气一元论是在先秦发展起来而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哲学思想。是古人在长期实践和观察各种自然自然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形成的一种哲学认识。其核心是“万物皆生于气”。气一元论思想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运动是气的存在形式及固有属性。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气分为阴阳二气或五行之气,阴阳二气的交感上升,氤氲和合,五行之气的交互作用,产生了宇宙万物并推动他们的发展与变化。

2、气的思想对中医药影响很大。首先,中医的精气论与元气论的关系特别密切。中医认为气不仅是构成人体的物质,而且是构成人体脏腑经络体系的这些物质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功能。其次,气一元论思想注重整体、分化、相互作用、内在矛盾,包含着有机整体论观点和朴素系统论思想,是中医学基本观点和思维方式。中医的全部理论并不是针对肉体的疾病而是针对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这种气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是一种功能和关系的反映。(2)阴阳学说:阴与阳的概念,起源甚早,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于是,明与暗、日与月、天与地、昼与夜、水与

3、火、热与寒、男与女、刚与柔、动与静等,都分阴阳。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学说之一,气核心思想是:宇宙中存在两种基本因素即阴和阳;这两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万事万物的结构和相互联系。它把自然界有规则的变化称为“阴阳有序”,把自然界反常现象称为“阴阳失调”,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阴阳的矛盾中运动和变化的。阴阳学说有辩证的思想,也具有强烈的非理性神秘主义色彩,对中国古代科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如中医理论就是以阴阳学说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内经》中详细分析了昼夜交替、四时更替的阴阳消长过程,认为一日

4、十二个时辰中的子、午、卯、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是阴阳交替的枢纽;同时也认识到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自然界这种阴阳消长过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皮肤腠理的开合、脉象的变化等,无不是随着自然界阴阳的消长而出现规律性的变化。(3)五行说:五行说是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特性为依据归类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并以生克制化乘侮规律来阐释各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古代哲学理论。五行学说采用一种朴素的分类方法,将相似属性的事物和现象分归于五行之中,然后运用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来解释和说

5、明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一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特征,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点:(1)有机整体性。基于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中国人往往强调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它所表达的是一种极其丰富而又深刻的天人宇宙观念。如:《易经》以十二辟卦的图表说明地球万物和太阳、宇宙的关系,天、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有着同样的生命法则。孔子也主张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他在《论语》中强调要“天下归仁”,实际上就是归到天人合一,物我同体的仁境。庄子也有所谓“天地

6、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实际上也表达了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存而合一的思想。(2)朴素的辩证性。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蕴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其中,《易经》、《老子》等比较完整的阐述了这种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易经》认为,整个宇宙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生生日新的“大化”之流。老子也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对立着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而这种变化,

7、他把它认为是自然的根本性质,“反者,道之动也”。老子的辩证法是基于对自然和社会综合的概括,其目的在于找到一种合理的社会生活的政治制度的模式。2、试比较中国和古希腊自然观的差异。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自然观也有很强的共同性,具体表现在:总体上都认为自然界是统一的;强调自然界的普遍联系;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时有规律的。而两者的差异在于:①自然的始基:前者比较无形,注重关系和功能;后者比较有形,注重本体和结构。②辩证法:前者对辨证法中的某些辩论技巧和合法性感兴趣,更注意系统和关

8、系;后者对形式逻辑和对论证的纯抽象分析感兴趣,更注意部分和结构。③自然哲学:在五行和阴阳学说上有重要的理论推理,但是没有为了理论而沉湎于抽象的推理,也不具有种类繁多、比较极端的理论;后者有重要的理论推理,为了理论而沉湎于抽象的推理,同时有种类繁多,鼓吹极端的见解。④哲学科学风格上的总倾向:更关心社会和价值,更注重实效,更关心可行与可被利用的东西,追求圆满、中庸的解释和答案,不大关心基础性的问题,也没有为了理论而追求抽象思维的观念;后者更关心自然和人的认识本身,更注重于基础性问题,有为了理论而追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