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

ID:17073867

大小:2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7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_第1页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_第2页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_第3页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_第4页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广州市从化卫生学校陆予云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肿瘤是正常机体组织细胞发生恶性变异常增生,形成的不同于起源正常组织的

2、新生物体。研究证明,肿瘤对于正常机体组织具有异物性,肿瘤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面且,有的肿瘤抗原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可以限制肿瘤生长,甚至最终使肿瘤消退。相反有时这种免疫应答可促进肿瘤生长。由此可见肿瘤免疫机制非常复杂,长期已来许多学者对于这种复杂的肿瘤免疫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有关机制作以下综述:一、概述肿瘤与肿瘤发生1、肿瘤的概念:机体自身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瘤因素作用下,发生恶性转化,无限制增殖产生的新生物体。2、肿瘤流行病学:肿瘤是常见病,全世界每年大约600万新诊断病例,每年死亡

3、达450万之余,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二。我国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为第二大死因。3、肿瘤病因学:外界致癌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内环境致癌因素:遗传、内分泌、免疫、营养、精神及性格等。大约80%恶性肿瘤发生都与外因有关。但是,外源性致癌物的影响是通过机体内因而起作用。4、肿瘤发生: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肿瘤学的研究认为“肿瘤发生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各种致癌物质引起遗传物质的变异或表达发生异常”。两种假说:基因或染色体变异学说(hypothesisofgeneorchromosomea

4、lteration):认为基因或染色体畸变是正常细胞转化成恶性细胞的基本原因。基因活化或渐成学说:认为肿瘤发生并不一定要基因或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细胞在微环境中可转变为肿瘤细胞。不过,从肿瘤发生上说,遗传物质的变异是主导机制。肿瘤发生经历:正常细胞--→癌前病变--→原位癌--→局限性癌--→侵袭性癌--→转移癌。(二)瘤基因与肿瘤抗原1、癌基因(oncogen):指一类引起癌变的基因。异常激活和表达能使正常细胞发生异常转化,变成恶性细胞。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

5、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病毒癌基因(viraloncogen):是指来自病毒,并能使细胞发生转化的基因。如Rous肉瘤病毒。细胞癌基因(cellullaroncogen,c--onc):是指存在于细胞中的癌基因。

6、一般以非激活形式存在,故又称原癌基因(proto--oncogen,proto--onc)而已激活的称c--onc。2、抗癌基因(anti--oncogen)⑴RB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隐性基因):定位于细胞染色体13q14,编码产物为分子量105kDa的磷蛋白,称P105-Rb。P105-Rb能和DNA结合,控制细胞由G1期进入S期,对细胞生长起负调节作用。Rb基因异常与视网膜母细胞瘤、乳腺癌、膀胱癌等有关。⑵P53基因:定位于细胞染色体17P13。1,编码产物为分子量53kDa的核磷蛋白,称P53蛋白。生物学

7、功能为G1期DNA损伤的“检查点”,如DNA受损,P53蛋白累及,复制停止,使DNA损伤得以修复,修复失败则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阻止细胞向恶性转化。P53基因可与肿瘤病毒瘤蛋白结合,或点突变、缺失、重排形式而失活,失去抑瘤性,因而具有促进恶性转化活性,由抑瘤基因转为瘤基因。⑶MCC基因: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症的易感基因。定位于细胞染色体5q21,编码产物93kDa蛋白质。⑷APC基因:是腺瘤样结肠息肉症的易感基因。定位于细胞染色体5q21,编码产物为300kDa的蛋白质。⑸DCC基因:定位于细胞染色体18q21:3

8、,编码产物190kDa的磷酸化蛋白。DCC基因缺失或突变,DCC蛋白生成障碍,细胞生长分化紊乱,朝着恶性方向演变。⑹多肿瘤抑制基因:(MTS1)与多种肿瘤发生有关,包括肺、乳腺、骨、脑、皮肤、膀胱、肾、口腔等癌,黑色素瘤,白血病等。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抗瘤基因通过其表达蛋白对细胞生长、分化、DNA合成以及生长信息传递等过程发挥调节作用,其根本作用在于抑制细胞过度增殖。3、肿瘤抗原(tu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