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精英的命运与法治的悲怆

法律精英的命运与法治的悲怆

ID:17131067

大小:3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27

法律精英的命运与法治的悲怆_第1页
法律精英的命运与法治的悲怆_第2页
法律精英的命运与法治的悲怆_第3页
法律精英的命运与法治的悲怆_第4页
法律精英的命运与法治的悲怆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律精英的命运与法治的悲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法律精英的命运与法治的悲怆●南方周末  本文是南方周末《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他们被忽视的代价》、《我们在传承》三篇文章的集录,个别文字有变动。作者为记者万静波吴晨光谢春雷  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一群老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足以让我们警惕:有些忽略,会让整个社会付出代价一本词典引出一群老人  这是一本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英汉英美法词典,460多万字,所收词条已达到4.5万多个,是日本出版的《英美法词典》的3倍。  词典的最后校样已经完成。在没有政府支持,没有经济资助,没有鲜花和掌声,甚至连正规办公室都没有的情况下,两代学人在默默无闻中历经九载寒暑的呕心沥血之作,终于

2、接近了尾声。  国家司法部一位司长评价说:“这是个很奇怪的事,一部具有国家权威的词典,却由一群无职无权无钱的学人和老人编撰,他们做了我们整个司法行政教育系统想做而做不了的事。”  这本书后面,有一群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老人。  这是一些响亮的名字,一些在1949年以前就已成为法学权威的前辈名宿———  盛振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博士,东吴大学前校长兼法学院院长;  周木丹,比利时鲁汶大学1934年法学博士;  卢峻,美国哈佛大学1933年法学博士;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

3、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  王名扬,法国巴黎大学1953年法学博士;  蔡晋,东吴大学1933年法学士;  许之森,东吴大学1934年法学士;  卢绳祖,东吴大学1934年法学士;  徐开墅,东吴大学1940年法学士;  王毓骅,美国印地安那大学1949年法学博士;  俞伟奕,东吴大学1944年法学士;  郭念祖,东吴大学1

4、946年法学士;  陈忠诚,东吴大学1947年法学士;  周承文,东吴大学1944年法学士;  高文彬,东吴大学1945年法学士;  ……这行名单还可以开列很长,他们几乎全是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生。  东吴大学法学院,1915年成立于上海,是中国在教授中国法之外惟一系统地讲授英美法的学院,解放前中国最著名的法学院之一。  从1930年代到1990年代,国际法院一共有过6位中国籍法官,从顾维钧开始,一直到1997年的联合国前南国际刑事法庭法官李浩培,都是东吴法学院的教授或毕业生。  该校校史上最值得夸耀的一段是在1946年:东京审判采用的是英美法程序,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

5、人选,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急了,最后,蒋介石点名从东吴大学要人,其结果是———中国赴远东军事法庭的法官、检察官、顾问等人,几乎全部来自该校。  然而,这些20世纪上半叶中国法学界所能奉献出来的最优秀人物,“1949年后,他们中留在大陆的,却几乎都做着与法律无关的事:英语教师,或者劳改犯———对师生而言,与东吴法学院的关系成了一种罪过。在1957年‘反右运动’,以及‘文革’期间,很多校友遭到迫害。”(引自《培养中国的近代法律家———东吴法学院》,第293页,康雅信著)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

6、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这些卓有学识的才智之士,他们后半生是怎样的?他们以及家人怎么度过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们的晚年  由于编撰词典的缘故,中国政法大学的薛波曾30多次到上海造访这些老人。  周木丹,年过九旬,被当今法学界喻为“罗马法活词典”。1929年受胡适推荐,留学比利时,成为1949年前获比利时鲁

7、汶大学博士学位的5个中国人之一。不久前,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百年文库”丛书,作者都是王国维、胡适、陈寅恪等百年中国学术史上的名家,而周木丹是丛书作者中在世的惟一一位。  如此一位法学大家,薛波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竟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上海南昌路282号,一栋破旧的两层小楼房。楼道阴暗,木质楼板年久失修,走上去吱吱作响,墙角到处是蜘蛛网。  周木丹就住在二楼一间十几平米的房子内。一台黑白电视,一个单开门冰箱,就是周木丹的全部值钱家当。  1950年代中期,正在最高法院西南分院工作的周木丹,突然被下放到青海师范学院图书馆。从此,在距离故乡上海数千里的地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