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提案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提案

ID:17158782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8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提案_第1页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提案_第2页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提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提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905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由: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文化部会同农业部办理提案人:潘鲁生主题词:群众文化,新农村建设提案形式:个人提案内容:农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母体,农村文化是中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生态不仅关系到6.5亿农村人口的精神生态、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影响地域

2、意义上达城市建成区面积320倍的广大农村的发展动力,而且保存着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基因,是民族文化的根脉。农村文化生态得不到有效保护,将严重影响民族文化发展。作为历史积淀的母体文化,如果不断遭到破坏,所谓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引起重视。一、农村文化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1、主体缺位。农村文化生态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人的问题,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体缺失的问题。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中青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留守人口中妇女、儿童、老人比例较大。据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2.5亿人,且以青壮年

3、以及在农村人口中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人群为主。早在2010年外出农民工中“80后”新生代农民工比例达58.49%,外出农民工和年轻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88.4%和93.8%。另一方面,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中,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人口比例达89%,其中44%人口为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此外,早在200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重已为7.69%,标志着我国农村已进入老龄社会。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农村文化生态建设主体缺位。一方面,国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无

4、法辐射到接受程度更强的青年农民,造成公共文化资源的服务效力减弱;另一方面,农村留守人群具有年龄、文化程度等自身局限,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不足,直接造成农村文化传统的断裂,减弱了农村文化的自身循环和发展后劲。2、资源流失。农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母体,但一段时期以来,包括传统村落空间、民俗民艺样式、文化传承人以及可发展生产的文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文化资源流失加剧。从文化空间上看,承载丰厚文化生态的传统村落急剧消失,截至2011年,有65万余村级组织,仅存传统村落2000至3000个,比例为二百甚至三百分之一。从民间文艺样式看

5、,以农村为母体的民间文艺资源流失加剧,据统计从20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在我国764个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中,52.49%的品种陷入濒危状态,甚至已经停产。从文化传承人的角度看,在大量农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

6、ureone,andstrictlyperformintheadmissionprocedure,topreventthePartymember村青壮年离乡背土涌向城市的同时,生长在乡土之中、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民俗民艺面临后继无人、人亡艺绝的危机。据统计1979年至2006年,我国共评出36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目前已有1/5去世。在现有的3025名高级工艺美术师中,仍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仅有20%。目前每年加入到传统手工艺领域的青年数量不足1%。从传统文化资源的生产开发看,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转化,农村手工艺

7、生产贴牌、代工现象普遍,手艺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一些传统技艺和文化在来样加工、订单生产过程中丧失知识产权,且被异化,甚至消失遗忘。同时,民俗民艺项目活动得不到有效文化传承,在盲目的市场开发过程中,被异化,丧失原有的文化意味和认同感、凝聚力,甚至遭到消解和破坏。究其原因,虽然农村文化本身是历史传承和时代发展的产物,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相应冲击和影响,不断发展和变化,但数千年积累传承的传统文化资源以不同形式加速流失,也与我们对农村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对农村文化生态的保护意识淡薄,以及长期以来在政策上强调“文化

8、下乡”,较为片面地以城市同化农村文化,在文化投入上注重广播电视等现代文化建设投入,对农村传统文化保护投入不足等有着密切关系,忽视了民间文化自身的价值。3、精神饥荒。生活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贫困。由于乡土文化凝聚力减弱,文化认同开始下降,中国传统原有文化模式对农民思想行为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减弱,原有的文化价值体系和社区记忆正在逐步消失,引发当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