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长海·明清戏曲演艺论

叶长海·明清戏曲演艺论

ID:17187077

大小:4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8

叶长海·明清戏曲演艺论_第1页
叶长海·明清戏曲演艺论_第2页
叶长海·明清戏曲演艺论_第3页
叶长海·明清戏曲演艺论_第4页
叶长海·明清戏曲演艺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长海·明清戏曲演艺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叶长海:明清戏曲演艺论(zt)明清戏曲演艺论【文献号】2-248【原文出处】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原刊期号】199705【原刊页号】51~58【分类号】J2【分类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199803【标题】明清戏曲演艺论【作者】叶长海【内容提要】明清戏曲演艺论有三个层面:一为演出技术论,是在“技”的层面上谈艺;二为演艺美学论,是在“道”的层面上立论;三为表演鉴赏论,是把美学论、技术论中的各种思考应用到对演出实践的鉴赏之中。其特点是:技术论内容为广,好处在“实”;美学论立意为高,长处在“虚”;鉴赏论感悟为灵,高处在“化”。凡此种种,本文均有详细的论述。【正文】中

2、国戏曲是一种包含文学、音乐、舞蹈、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歌舞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总体性的演出艺术。关于中国戏曲演出艺术论的根源,可以上溯到先秦文献中有关以“乐”为主体的总体性艺术的记录研究材料。汉、唐、两宋的书籍中已有了不少有关戏剧表演、剧场演出的生动记录。自元代开始,则已有了有关演员与演唱艺术的专门著作,如芝庵的《唱论》,夏庭芝的《青楼集》等。时至明清,对中国戏曲演出艺术的理论研究,步步深入,而且常常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作为专门著作,论唱的有魏良辅的《曲律》,沈宠绥的《弦索辨讹》和《度曲须知》,徐大椿的《乐府传声》等;论表演的有黄幡绰的《明心鉴》,石坪居士等人的《消寒新咏》等;论演出的

3、有李渔的《闲情偶寄·演习部》,无名氏的《审音鉴古录》等。至于单篇论文,小品随笔之类则随处可见,其中尤以汤显祖、潘之恒、张岱等人较为著名。与前代相比,明清戏曲演艺论较为突出的有三个方面:其一为演出技术论;其二为演艺哲理;其三为表演品鉴。以下分别题之曰“技术论”、“美学论”、“鉴赏论”。一、技术论明清两代,对编剧技术的研求,较多地考虑演出的需要。在理论上与创作实践中,都在关注所谓戏曲的本色当行问题。明代前期剧坛曾泛滥两种观念,一种叫做道学风,另一种叫做时文风。以邱@①编写《伍伦全备记》为代表的道学风,用极端的伦理说教和社会功利来要求艺术创作,企图以戏剧作品成为图解封建礼教的工具。以

4、邵璨编写《香囊记》为代表的时文风,用四六时文的框范来写戏曲,着意把戏曲作为炫示人才学的工具。这两种作风在明代曲坛影响很大,出现了一批追随其陋习的戏曲作品。甚至连万历年间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沈jǐng@②的初期创作,如《紫箫记》、《红蕖记》等都显然沾染此种流风。为抗衡“道学家”与“时文家”的戏曲创作流弊,从嘉靖年间的戏曲家何良俊、徐渭等人开始极力鼓吹“本色当行”。他们从戏剧演出、观众喜爱的角度要求剧作家写作“宜真宜俗”的“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

5、,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场上之曲”。〔1〕“本色”论者或强调恢复宋元剧人为演出而写作的传统,或强调曲文质朴易懂,或强调剧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或强调剧作家的风格特色。王骥德为此标立一种戏曲创作的准则,他在《曲律·论剧戏》中明确提出:“其词、格俱妙,大雅与当行参间,可演可传,上之上也。”“词”指的是戏曲语言的文学性,“格”指的是戏曲格局的舞台性。“词”妙则为“大雅”,可以

6、传;“格”妙则为“当行”,可以演。王骥德认为只有文学性与舞台性“俱妙”的剧本,才是上品。〔2〕为了使戏曲作品利于上演,当时的一些曲学家注意剧曲的演唱效果,关注从文学与音乐的关系上说明曲的创作与演唱中的规律与规范,于是就有了所谓“格律派”的追求。剧作家则特别注意作品的雅俗共赏。为了追求剧场效果,他们还突破了杂剧、传奇写作的习惯格范,便捷随机,变化出新。如传为徐渭作的《歌代啸》犹似一个现代派的荒诞剧。沈jǐng@②的《博笑记》,二十八出而写了十个小戏,而且以净、丑戏为主。明末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作家群,其大批作品均能密切联系舞台实际,成了昆曲剧团的保留节目。李渔提出,“填词之设,

7、专为登场”,并试图探索“登场之道”〔3〕。他不仅在编剧时注意剧本与演出的关系,而且在指导演出时,还特别指出要注意选择剧本和对某些剧本的技术处理问题。他认为选剧的标准是两条,一为“别古今”,二为“剂冷热”。“别古今”的目的在兼取古剧和今剧之所长,不使偏废;“剂冷热”的目的在调理剧情的热闹和冷静,使之相济。对于所选剧本的处理,李渔根据当时的现实状况,着重提出两种办法,一曰“缩长为短”,二曰“变旧为新”。“缩短”的做法有二,一是拔去情节可省的数出,只稍作交代,此为小动;二是将原戏重新编过,成为十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