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188458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8
《2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概述概念〖狭义〗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实质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主体的变化是后天习得的,既由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动物的学习只是条件反射的本能反应和简单的模仿,而人类的学习是概念的形成,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环境的认知,生存的体验,情感的认同。人类学习的形式、内容、范围以及他们的层次和水平都取决于人类文明和大脑的历史发展阶段;反之,今
2、天的社会文明塑造了爱因斯坦那样的大脑,使相对论的学习和研究得以成功。学生学习的特点1、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2、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3、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前适应性;4、形成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发展智力和体力的过程;5、学生的学习以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为主。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
3、练习与强化的结果。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尝试—错误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常识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多,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桑代克的联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尝试—错误学习的规律主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指在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
4、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练习律的两个次律:应用律、使用律。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副律:多重反应原则、倾向和态度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或内化的原则、联想交替原则。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officiallyestablishedonJuly1,2013,Yibincity,formerlyknownasthebus,integratedoriginalrongzhoubuscomp
5、anyinYibincityandMetrobuscompany,formedonlyinYibincityofaState-ownedpublictransportenterprises,thecompanyconsistsofoneortwo,thirdDivision.Integrationofpublictransportservicesisnotyetestablished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获得与消退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刺激
6、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指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分化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作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但是,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作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eg:中小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7、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等。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有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因而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奖励虽然是塑造行为的
8、有效手段,但是奖励的运用必须的当,否则便会强化不良行为。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可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