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基于诺思的国家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基于诺思的国家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

ID:1725348

大小:3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13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基于诺思的国家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_第1页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基于诺思的国家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_第2页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基于诺思的国家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_第3页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基于诺思的国家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_第4页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基于诺思的国家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基于诺思的国家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证券金融金融研究论文题目: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基于诺思的国家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有一系列难题需要破解,但在诸多问题中,金融问题至关重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有资金投入,如何吸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制度建设是关键,尤其是要建立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就目前的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来看,不尽人意,其突出表现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缺失,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刘民权,俞建

2、拖,徐忠,2006)。原本给农村“输血”的金融机构却演变成从农村“抽血”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农村中非常活跃的非正规金融却不断受到打压。总体上讲,城市和工业反哺和支持农业的金融局面还远未形成。  现在的各种现象和事实令我们困惑:一方面,中央政府对农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指导思想已十分明确;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各地“损农”事件不断发生。一方面,现在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的资金需求,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安排往往与支农宗旨背道而驰;另一方面,能满足广大农户金融需求的非正规金融却难以合法化并时时受到政府压制。  什么原因导致农村金融制度残缺不齐,

3、新制度经济学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以现在研究动态来看,从制度上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已有了一些文献(张杰,2003;蔡防,2005;官兵,2005)。本文拟以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的国家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来诠释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出现的一些困惑,尝试从这些问题背后寻找到真正的原因,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二、诺思的制度变迁与国家理论    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要解释长期制度变迁,圈家理论必不可少。道格拉斯·C·诺思在其所著《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经济学界影响颇大的国家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1)国家是制度及制度变迁的主要供给者。诺思认为

4、,国家之所以是制度及制度变迁的主要供给者,就在于国家与其他制度和制度变迁供给主体相比有暴力方面的比较优势,而且必须由国家统一掌握暴力,也只有这样,国家在提供制度时才可以有效解决“搭便车”问题和带来规模效应。(2)国家给社会提供制度并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动机是为了取得收入。诺思指出:国家及其统治者也是“经济人”,也追求福利和效用最大化,他们之所以愿意提供制度或者进行制度变迁以弥补制度供给不足完全是从自己利益出发的。(3)国家在提供制度的过程中,由于其目的(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和社会产出最大化)常常会发生冲突,因而,统治者也往往不愿意改变低效的产权制度。诺思从两方面解释

5、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改变低效的产权制度、建立高效的产权制度需要高昂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指监督费用和支付代理人(各级官员)费用。其中代理人费用是因统治者的效用函数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同引起的。这两项费用往往会损害统治者的短期利益,而统治者由于某些原因更偏爱短期利益,就使得低效的产权制度难以得到改变。二是由于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国家在某些程度上是不同集团的集合体,统治者就是这些不同集团利益的均衡者。作为均衡者,制度安排的选择并不完全取决于效率原则。(4)国家提供的基本服务是博弈的基本规则,主要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制度。而当国家提供这些基本制度时,

6、会出现一种我们常说的“悖论”现象,这就是所谓的“诺思悖论”。“诺思悖论”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国家权力是构成有效产权制度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制度又往往不是中性的,在竞争约束和交易费用约束的双重约束下,往往会导致低效的产权制度结构。    三、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相关的现象分析    (一)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困境    自农村经济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也随之进行,并逐渐成为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支农”主力军,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纷纷撤离县城以及农业发展银行业务收缩,农村信用社几乎成为金融市场中唯一的正规金

7、融机构,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同时,农村信用社也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了大量的租金(姚耀军,2006)。然而,这种状况并没有解决农村信用社本身制度缺失所带来的困境,事实上,大面积的农村信用社亏损挂帐已经大大超过其实际资产(周霆、邓焕民,2005),种种危机已浮出水面。  实际上,农村信用社在其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并未遵守合作原则,其性质属准官办金融机构,它与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一样,是基于满足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动员储蓄的需要,并非基于解决农村融资困境的需要(周立,2005),满足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金融制度变迁可理解为国家收入最大化动机的反映,是一定时期内国家追求

8、其效用最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