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家---聂耳

人民音乐家---聂耳

ID:17277714

大小:24.9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29

人民音乐家---聂耳_第1页
人民音乐家---聂耳_第2页
人民音乐家---聂耳_第3页
人民音乐家---聂耳_第4页
人民音乐家---聂耳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民音乐家---聂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民音乐家---聂耳  聂耳,是现代作曲家、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莫基者、我国国歌的作曲者。  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艺术遗产。他生前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大路歌》、《打长江》、《铁蹄下的歌女》等三十余首。《翠湖春晓》等器乐曲四首。这些作品,有写煤矿工人、纺织工人、码头工人和筑路工人的,有写农民与旱灾作斗争的,还有以农村姑娘、牧羊女和歌女为题材的,也有写青年学生、少年儿童、报童生活的。作品通过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内容,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了时代的最强音,对团结人民、

2、鼓舞斗志,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表现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不可战胜的《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每个音符,每个乐句,仿佛都蕴藏着千钧之力。这首歌,在风雨如磐的黑夜,象黄钟大吕激励亿万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往直前;而今,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已响彻祖国大地,激励着我们历尽重重艰难险阻,走向繁荣富强!  聂耳四岁时,父亲便病故了,家境贫苦,艰难。坚毅的母亲,不仅含辛茹苦,承当着全部家务劳动,而且从不放松对儿女的教育。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给孩子们讲岳飞、《柳荫记》、《孟姜女》等流传于民间的故事。母亲常常用滇戏或花灯曲牌边唱

3、边讲。这些低徊哀婉的歌声,象潺潺小溪一样注入聂耳幼小的心房。成为他音乐艺术的启蒙教育。  聂耳家附近,有个姓邱的木匠会吹笛子。那悠扬笛声常常使聂耳入迷,后来,他和邱木匠熟识了,就利用课余时间跟他学吹笛子,不久又学会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音乐,启迪了聂耳的智慧,也丰富了他的生活。在学校他被推为“儿童乐队”的指挥;在家里他和两个哥哥成立了“家庭小乐队”。课余或假日,他们常常结伴到西山、金殿等风光秀丽、环境清幽的地方练习合奏,有时,吃过晚饭,他们坐在翠湖堤上,一会儿合奏,一会儿独奏,一会唱歌,通宵达旦,尽欢而归。  

4、一次,聂耳路过一座庙堂,遇上庙里的乐师们正在演奏“洞经调”。那曲调时而高昂欢快,时而低沉忧伤,穿插其间的打击乐,节奏明快,动人心弦。洞经调虽是庙堂音乐,但它包含厂不少民间音乐的精华,爱好音乐的聂耳被吸引住了,久久舍不得离去。忽然,他发现乐师中有个吹笛子的人,是他家过去的老邻居。他喜出望外。事后,他带上纸和笔,找到这位吹笛子的乐师,恭恭敬敬地请他一段一段口述,自己将曲谱记录下来。后来,聂耳在上海创作的器乐曲《翠湖春晓》,其意境有他与伙伴在翠湖堤上演奏时获得的神韵,也有这洞经调的“影子”。  1927年,聂耳考进了省

5、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进步学校里受到一些革命思想的影响,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宣传活动。他不但搞音乐也演话剧。他的处女作《省师附小校歌》,就是这个时候问世的。这支歌曲雄壮有力,富有朝气,已显露出他的才华。也就在这个时期,他开始接触小提琴,常常到西山美人峰下孜孜不倦地练琴。  1927年,大革命刚刚失败,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他不顾反动派的迫害,积极参加我党领导的青年读书会和音乐、戏剧的演出,参与散发传单等秘密活动,并毅然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1930年夏,十九岁的聂耳在省立第一师范毕业了。正当他要走上工作岗位时,意外

6、的事发生了,由于聂耳参与进步学生活动,被叛徒告密,当局下令要逮捕他。当时,他三哥聂叙伦刚从日本回来,准备去上海工作。为了躲避反动当局的迫害,他三哥将计就计,让弟弟顶自己的名,连夜离开昆明去上海。  到上海后,经朋友介绍,聂耳进了一家名叫“云丰中庄”小商号当伙计。这家小商号只供食宿,不给工资。在那里,聂耳每天劳动长达十小时以上。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他仍然每天坚持学英语、日语,练习小提琴。  1931年4月,聂耳以刻苦自学的成绩和多方向才能,考入了“明月歌舞剧团”。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聂耳进入“明月

7、歌舞剧社”,如鱼得水,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每天练琴坚持在六个小时以上,专心致志,毫不旁顾。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三个月,他就成了乐队的主要小提琴手,接着,又学习作曲,研究和声,钻研民族音乐,并开始了他早期的音乐创作。  不久,聂耳离开了“明月歌舞剧社”,到了距离抗日前线较近的北平。在北平,他与左翼戏联和音联的同志取得联系,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和演出。他常在群众性的集会上,演奏《国际歌》,听众随着他的乐声齐声合唱。他还到天桥去看贫苦人的各种演唱,细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他在1932年9月11日的

8、日记中写道:“在这里充满了工人们、车夫、流氓无产阶级的汗臭。……有的在卖嗓子,有的在卖武功,这些吼声,这些真刀实枪的对打声、锣鼓声……这是他们生命的挣扎,这是他们向敌人进攻的冲锋号。”  1932年11月,他从北平又回到上海,先后在联华影业公司一厂、百代唱片公司、联华影业公司二厂为电影配音和作曲。这一时期,由于他和许多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经常接触,思想进步更快。上海“苏联之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