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追偿制度的完善研究

行政追偿制度的完善研究

ID:17280328

大小:1.06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8-29

行政追偿制度的完善研究_第1页
行政追偿制度的完善研究_第2页
行政追偿制度的完善研究_第3页
行政追偿制度的完善研究_第4页
行政追偿制度的完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政追偿制度的完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硕士学位论文行政追偿制度的完善研究培养单位:法学院专业名称: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作者姓名:刘亚明指导教师:焦志勇教授ResearchonthePerfectionofAdministrativeRecoverySystemCandidate:LiuYamingSupervisor:Prof.JiaoZhiyongCapitalUniversityofEconomicsandBusiness,Beijing,ChinaII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有关资料和数据是实事求是的。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和致谢外

2、,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他人为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出了明确的说明。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同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权使用本学位论文(包括但不限于其印刷版和电子版),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保留学位论文,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学位论文,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借阅和复印,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影印、

3、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的使用授权同上。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I摘要我国的行政追偿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的《行政诉讼法》,然而30年来追偿制度却并没有获得长足发展,时至今日已经陷入了实施难的困境。笔者根据追偿制度的现状,分析论证了内部化追偿体制和立法缺乏是掣肘行政追偿发展的主要因素。实践中,我国长期以来将行政追偿制度当作行政主体内部的一种纪律惩戒,排除行政体制外的监督制约,从而导致我国行政追偿沦为一种“休眠制度”。为唤醒及改变行政追偿制度难以实施的现状,近年来,不少学者都进行了研究探索。综合归纳学界的研究

4、论述,目前行政追偿制度的改革路径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建立“公务员直接对受害人负责”的模式。规定在特定情形下,由公务员直接对受害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不再坚持先由国家赔偿而后再对公务员追偿的作法。但是这种模式与我国国家赔偿责任为自己责任的理论基础存在矛盾,与我国的国家赔偿理论体系无法契合。其二,修正行政追偿的理论基础。破除传统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对行政追偿的羁绊,进而设计构建追偿制度。对于以上两种观点,笔者认为后者更具有现实可能性。依据“重要性理论”重新解释行政追偿制度,使行政体制外的其它国家机关对追偿权行使的监督和制约成为可能,进而主张由监察机关通过监察建议的形式对赔偿义务

5、机关的行政追偿决定进行审查,由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建议的形式在行政赔偿诉讼中附带审查追偿的条件是否具备,从而形成了对赔偿义务机关的双重制约。行政责任难以确定也是行政追偿难的重要因素,责任不清就无法正确追偿,对此需要加强行政处分对追偿的引导作用。另外立法方面也存在追偿标准模糊、缺乏时效与程序规定等问题。对此笔者主张设立追偿的全国标准、废除地方标准,并以“月工资”为单位计算追偿的数额。关于追偿时效的规定笔者以为应当与国家赔偿和行政处罚中的相关时效保持一致。笔者认为,在程序上对行政追偿进行可诉性改造时机还不成熟。但可以通过严格赔偿义务机关的追偿决定程序,增加监察机关和人民法院的监督

6、审查程序,为真正实现追偿的可诉化奠定基础。关键词:行政追偿;行政责任;追偿程序;追偿监督;制度完善IIAbstractChina’sadministrativerecoverysystemcanbetracedbacktothe“AdministrativeProceduresLaw”in1989.However,therecoverysystemhasnotachievedsignificantdevelopmentinthepast30years.Today,ithasalreadyfallenintoadifficultpositiontoimplement.Bas

7、edonthecurrentstatusofthereimbursementsystem,theauthoranalyzesandarguesthattheinternalizedreimbursementsystemandlackoflegislationarethemainfactorsthathinderthedevelopmentofadministrativerecovery.Inpractice,Chinahaslongusedtheadministrativerecoverysystemasakindofdis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