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留美教育探微

近代以来中国留美教育探微

ID:17285158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9

近代以来中国留美教育探微_第1页
近代以来中国留美教育探微_第2页
近代以来中国留美教育探微_第3页
近代以来中国留美教育探微_第4页
资源描述:

《近代以来中国留美教育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姓名:杨昌辉学号:2010213283专业:历史学近代以来中国留美教育探微导读:留美教育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得一个绕不开,拐不过的重大问题。美国历史学家韦幕庭曾指出:“如不考虑出洋留学和西方教育对中国的影响,便不能了解近代中国”学着对这方面的研究也颇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首推1927年舒新城写成的《近代中国留学史》,此外,还有留美学者骆一驹在1966年发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一书,1989年,留美中国学者叶维力写的《游走于两个文化之间,中国学生在美国的经验,1900-1925》,。1994年

2、学者比勒写的题为《迷途的改革者1906-1931年间的留学中国学生》(1),但从其研究范围可以看出,或出于时代的局限性,或出于学者自身的研究爱好,其研究范围都只是限制于某一个时期的中国留美概况,做的都是精而微的细致研究,而对于近代中国以来整个留美风潮的全局概况,尚未有深入的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状,在深入阅读梁冠霆先生《留学青年的信仰追求》的基础上,从整体性观点出发,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围绕留美风潮的历史分期,特点,影响等方面对近代中国留美教育做个粗略的概括性探讨。尽观近代以来中国留美风潮之概

3、况,可将其粗略的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80年代初,以清政府1872年正是派遣第一批留美幼童为起点,以1881年清政府遣回首批幼童为终点,实为中国留美教育的启蒙期。第二时期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五十年代初,大致以清廷通过全国统一招考选派第一批“庚子生”赴美为起点(2),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完全停止了派遣留学生赴美的计划为终点,为中国留美教育的发展,衰落期。第三时期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为中国留美教育的中兴,蓬勃发展期。总体上讲,近代中

4、国教育经历了由器物学习到政治制度、思想学习再到器物政治思想并重学习的三个阶段,呈现了公派学习为主到自费学习为主的态势,其留美之动力无外乎为美国之先进文明所吸引。第一次留美风潮源起于1867年容闳向清廷提出的派幼童赴美留学之建议,“政府宜选派秀颖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为国家储蓄人材。”其派遣之方法为“初次可先定120名学额以试行之,此百二十人中,又分为四批,按年递派,每年派遣30人”(3),其能成功之原因主要有四:一为清廷此时“内忧外患”的大背景,在两次鸦片战争及剿灭太平天国农民军起义的过程中,清

5、廷认识到了外国坚船利炮的威力,“十五日,戈登在营前排列开花炮、巨炮十余尊。对城轰打,贼始避匿垛下,继则深藏地窖中,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自午至申,轰倒二十余丈,城内瓦皆飞,击死悍贼无数”李鸿章《上曾相》(4)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从而消除内,抵御外患匪,故而“储备人材”,以冀“百年之后,长可自力”(4)。二为洋务运动兴起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面对“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将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用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

6、,以为不能学”(5),而拥有一技之洋匠“挟技自尊”,不肯真心相助,且百般刁难,唯有选材留学,“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渐图自强”(6)。三为中国有识之士的推动。“予意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材,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高强之境,予向来之事业,竟皆以此为标准,专心致志以为之”留学美国第一人容闳语(7)。更如李鸿章所言:“欲学齐语者,须引而置于庄岳之间”(8)。四为中美双方政策所致。1868年,中美两国签订的《中美续增条约》第七章里规

7、定:“嗣后,中国人欲人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需照相最优国人民一体优待”为赴美留学提供了外部条件。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

8、,acceptingonlythelender此期留美风潮特点主要有三:其一留学幼童大多来自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穷苦人家,拒载:在首届留美幼童中,广东籍幼童就有84名,江苏籍幼童优21名(9)。这主要是因为该区靠海,先辈们有出洋传统,而连上“洋务学堂”都被视为有辱祖宗门楣之事的内陆,若要叫其子女留洋海外,拜“蛮夷”为师,那更要斥之为离经叛道了。正如民国学者胡先骕所说的“惟当时国人尚昧于世界大势,富贵人家之子弟,皆不敢与尝试”(10)。其二为就是官派,留学费用全部由清廷承担,“其需用经费,亦即奏明饬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