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大戏院的声学设计

闽南大戏院的声学设计

ID:17312051

大小:21.3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29

闽南大戏院的声学设计_第1页
闽南大戏院的声学设计_第2页
闽南大戏院的声学设计_第3页
闽南大戏院的声学设计_第4页
闽南大戏院的声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闽南大戏院的声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闽南大戏院的声学设计  1工程概况  闽南大戏院坐落于厦门会展北片区海峡交流中心二期,建设规模为地上五层,地下三层;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亿元;参照国际一流剧院水准建设,是目前福建省功能最全、规模最大的演出场馆。剧院外形独特,彰显浓郁海派特色及闽南韵味;剧场内红白两大主色形成强烈对比,营造出热烈喜庆的氛围,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  闽南大戏院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所属的“中演院线”负责运营管理,在“引进”国内外一流演出剧目的同时,也让本土的闽南文化艺术“走出去”,成为连接海峡、连接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桥头堡。

2、  功能及建筑概况  闽南大戏院可以适应多种演出需要——歌剧、戏曲、歌舞演出等。观众厅可容纳1497人。厅内建筑长30m、宽30m、平均高约。舞台开口1m×1m,舞台面高度比第一排观众席高1m。台口两侧观众厅内设置二道耳光,天花设两道面光天桥,一道追光。池座观众席为全台阶形式,共21排,第一排标高为-m,最后一排标高为,前后高差为,平均起坡为。一层楼座共8排,第一排标高为,最后一排标高为m,前后高差为,平均起坡为。二层楼座共6排,第一排标高为,最后一排标高为15.m,前后高差为,联盟平均起坡为。各层观众席末排的视点俯角分

3、别为池座11°、一层楼座20°、二层楼座27°。观众席前部设升降乐池,开口平均长约、平均宽约。舞台包括主舞台和侧舞台,主舞台长、深23.m、高约,约计74m2;左侧舞台长m,深,高约,约计42m2;右侧舞台长m,深,高约,约计42m2;后舞台长m,深,高约,约计43m2;主舞台四层马道标高分别为、、及;舞台上设升降舞台及旋转车台等机械化舞台。  音质设计指标  中频满场混响时间RT:±;  低频比重BR:~;  侧向反射系数LFE4:15%~35%;  声场力度Gmid:~dB;  初始时间延迟间隙tI:≤30ms;  

4、表面扩散因子SDI接近于1;  本底噪声:NR-2;  每座容积:7~m3/人;  在演出时观众厅内任何位置上不得出现回声、多重回声、声聚焦和共振等可识别的声缺陷。  观众厅的体型设计  剧院的音质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接收到的直达声与反射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状况。较好的观众厅体型及其表面的声学性质可以保证厅内声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均匀分布,也就决定了剧院的优良音质效果。在演出时,观众厅内任何位置上不得出现可识别的声缺陷,如:直达声与强反射声的声程差不应超过1m,否则,易造成回声;避免凹弧形墙面或吊顶造成局部声聚焦;平行墙面造成颤

5、动回声;装修面层与龙骨之间安装不牢靠易产生共振等声学缺陷。  台口侧墙和观众厅侧墙的形状声线分析  台口侧墙的形状十分重要,合理的形状能为观众厅前中区提供有效的早期反射声。闽南大剧院的舞台侧口过于倾斜,导致池座前区和乐池临时座椅区域没有反射声。台口侧墙是布置扬声器的位置,其形状应满足扩声设计的要求,保证扬声器的投射效果和指向性不受影响。闽南大剧院的台口侧墙没有考虑扬声器布置的位置。  观众厅侧墙的凹弧形墙面容易引起声聚焦现象。  池座后墙和楼座后墙是圆弧形,使得池座后区和楼座有明显的声聚焦区域。  4.吊顶的形状声线分析

6、  确定吊顶形状的原则如下。  应使早期反射声声场均匀分布,观众厅的吊顶应是一个有良好声反射作用的封闭面。  由于吊顶上要布置面光桥,吊顶的形状应满足灯光设计的要求,保证面光的投射角度不受影响。闽南大剧院的第一道面光天桥投射线与舞台的夹角是50°,第二道面光天桥投射线与舞台的夹角是48°,均符合规范要求。  吊顶的形式需结合声反射要求布局,使得整个剧场均有良好的声反射。闽南大剧院的吊顶形式共设计了两个方案。方案一:吊顶采用弧线为主,声场比较均匀;但是扬声器桥下的吊顶,折线角度太大,会导致观众区前区和乐池区域缺少顶面声反射

7、。方案二:吊顶采用扭弧线为主,从剖面来看,声场比较均匀。  由于室内设计采用了许多扭转面,每个剖面的形状都不同,为了更好地了解厅内声反射情况,笔者对该顶面设计方案二做了三维声线分析。经过分析,该顶面形式下的声反射能达到观众厅的全部区域,只是观众厅右边区域声反射不够均匀,局部声反射稍多。  楼座下部的吊顶形式也设计了两个方案。方案一:由于楼座下顶面形式以折线为主,楼座下的高深比相对较大,导致这些区域没有直接来自楼座顶面的声反射;方案二:楼座下顶面形式为弧线,可将声音均匀地反射至楼座下的观众区。  楼座的栏板形式,需要避免声

8、反射至舞台而影响演出效果。闽南大剧院舞台栏板采用折线形,将声音反射至顶面,有效避免了声反射至舞台从而干扰演出的情况。同时,闽南大剧院的栏板较有特色,为扭曲形状。从楼座栏板三维声反射图可以看出,栏板的声反射比较零乱,不均匀。  4.闽南大剧院声学设计调整建议  原台口侧墙的弧形线折度太大,使得观众前区有声反射空白区。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