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进行电子备课和集体备课的有效整合

浅谈怎样进行电子备课和集体备课的有效整合

ID:17353556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30

浅谈怎样进行电子备课和集体备课的有效整合_第1页
浅谈怎样进行电子备课和集体备课的有效整合_第2页
浅谈怎样进行电子备课和集体备课的有效整合_第3页
浅谈怎样进行电子备课和集体备课的有效整合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怎样进行电子备课和集体备课的有效整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怎样进行电子备课和集体备课的有效整合面对新课程、新理念,学校唯有不断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改革才能在这一轮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先机。如何在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怎样进行电子备课和集体备课的有效整合。从实施电子备课制度的现实意义、实施的制度、实施步骤、实践反思四个方面对此问题展开了相关论述一、实施电子备课制度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备课效率和备课质量。计算机和网络中蕴含的海量资源,为我们进行电子备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大大拓宽了传统的教材和教参的狭小范围,在国际互联网中不断获取最新的资源,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子教案。通过这种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和创新,课

2、堂教学设计质量、艺术水平和可操作性会不断地提高。同时,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采用还可以使老师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避免了过去教师在书写、绘图等手工操作所花费的大量时间。教师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或者充分设计课堂上来,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2、有利于提高电脑使用效率和实行规范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逐渐普及,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如何在电脑硬件不断升级的基础上,提高学校的“软件”水平呢?电脑进教室、电脑进办公室面临着一个管理的危机,电脑也往往被充分运用到娱乐当中,如打网络游戏、看在线电影、网络聊天

3、等,这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影响学校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我们纵观这个群体时,就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是3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那我们的学校主体就有必要做合理的引导,一味的通过严格制度管理固然有效,但并不是长久之计。电子备课制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制度下,电子教案等的输入、编辑、修改、打印往往是中青年教师的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脑的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电脑的无序使用。3、有利于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学习型组织,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现行的集体往

4、往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达到集体备课的真正目的,往往是成了备教学进度、备教学计划,真正的实质性的课堂教学设计等根本没有过多的涉及。在现行的高考体制下,分数在学校、教师、学生的心目中已经被严重的异化,当我们普通的教师都在为每次考试零点几分的平均分之差而“痛定思痛”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在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集体备课的成效。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评估一下在这种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我们大力推行的“青蓝工程”的成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要让这种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的“青蓝工程”流于“修行在个人”,这不仅是影响了青年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

5、,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校的长久发展二、电子备课制度的制度建设通过对教师电子备课的领导、组织和调控,探索一条电子备课操作方式的有效途径。具体为:1、学校层面:A、校长室: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电子备课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初步形成校长——教导——教研组三级管理网络,职责明确、分工到人。建立校际新课程联络机制,建立校际集体备课机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同提高。B、教务处:加强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在严格执行教学工作“五认真”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

6、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的同时,建立说课、听课、评课制度,实行学校领导推门听课,教师之间上好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益,建立质量调控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抽查,通过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的改革来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评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备课组

7、的管理,对备课组活动记录及备课成果等要及时检查和督促落实,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优势。C、教科室:加强校本培训,加强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以“青蓝工程”、“三立工程”等途径来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能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能够迅速适应新课改,投身到电子备课的新事业中来。在校本研修中,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同时通过建立制度加大对新课程的教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D、信息技术室:加强技术培训,顺应新课程改革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