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

【蒋廷黻】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

ID:17360102

大小:6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30

【蒋廷黻】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_第1页
【蒋廷黻】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_第2页
【蒋廷黻】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_第3页
【蒋廷黻】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_第4页
【蒋廷黻】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_第5页
资源描述:

《【蒋廷黻】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蒋廷黻】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蒋廷黻“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形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又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所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这是同治十三年(西历一八七四年)李鸿章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之观察,时人多以为他言过其实;今人觉得他的看法还不透彻。关於这一点,我们在下文里当讨论。我们现在不过要指出:李鸿章的结论是不能否认的

2、或修改的。中国近代所处的局势确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国近代所遇之敌人确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这个大变局的由来及其演化;中国对此变局的应付及其历次的修改: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一葡萄牙人在十五世纪末年发现了绕非洲经好望角的欧亚直接航路。这事在世界历史上开了一个新纪元,也就是上文所谓大变局的起始。在这事以前,中西固早已发生了关系,但以前的关系与以後的关系根本不相同。原来欧亚两洲虽境土相连,谓在乌拉山以南,喀斯便海以北,两洲之间并无自然的分界,但在十六世纪以前,中国与欧洲之间,除蒙古帝国短期外,总有异族异教之人居中隔离。在这种环境之下。中西的关系不但要看双

3、方的需要及意志如何,还要靠中欧之间的区域有适合的情形。在这个条件不能圆满的时候,中西的关系就完全断了。即在这个条件能圆满的时候,中西的关系大部分是间接的,货物的交换及彼此的认识都是由第三者转递与介绍。严格说来,历上古与中古,中西各自成一个世界,一个文化系统。自欧亚直接航路发现以後,第三者的阻碍成为不可能,其介绍亦成为不必要。自十六世纪到现在,世界史的最重要方面之一是东西的溶化,或者我们应该说,是全世界的欧化。为什麽欧亚的航路到十五世纪末年始发现呢?这问题不是一言两句所能解答的。就地理说,这个大发现之迟到很自然。中西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欧洲发展起始於东南而趋向

4、西北。欧洲最早的文化及政治中心免是希腊,其次是罗马,最後才是西欧,愈到後来愈离中国远了。等到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有了相当的成熟,欧洲的历史始入海洋时期。中国的发展方向正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发展是由北而南的。我国的史家虽大书特书汉唐在西域的伟业,其实这不是我民族的正统。我国政治势力,文化,及人民渡长江而逐渐占领江南以及闽粤,这一路的发展才算得我民族事业的正统。等到闽粤成熟了,然後我们更进而向南洋发展。明永乐及宣德年间的海外盛事不是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那时南洋,甚至印度洋,似乎是我们的势力范围。郑和的时代就是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的时代。无怪乎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初次的见面

5、礼是在印度洋沿岸举行的。我们可以说,十六世纪以後的中西关系是数千年来双方历史的演势所蓄养而成的。那麽自然会愈演愈密切而愈重要了。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或宗教热所驱使。他们的事业是私人的事业;他们没有国家或民族作他们的後盾。就是欧洲中古最著名的东方旅行家——马可孛罗——并末得着任何欧洲政府的援助。他的事业,在当时与欧洲任何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大不同了。至少在西欧、葡萄牙、西班牙、法兰西、英吉利已成立了民族国家。在十六

6、世纪末年,荷兰亦经革命而独立。这些国家的国王和权贵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班在海外掠财夺士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欧人眼光里,国家的富强以及灵魂的得救,都靠海外事业的成败。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夺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且得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这种人的运动是具有雄厚魄力的。他们在历史上发起了,推动了一个不能抑遏的潮流。李鸿章所谓“数千年来有之变局”就是这样开始的。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

7、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二葡萄牙大航海家帝亚士(BarthoolomrwDiax)於一四八六年,明成化二十二年,发现了好望角。十二年以後,明弘治十一年,甘玛(VascodeGama)率领小舰队直抵葡人百年努力的目的地印度。在印度西边的各海口,甘玛采买了印度土

8、产如珍珠、胡椒、细布,及香料群岛所产的香料,满载而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