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ID:17368067

大小:55.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30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问题研究_第1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问题研究_第2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问题研究_第3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问题研究_第4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硕博论文网www.sblunwen.com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问题研究1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从非均衡走向均衡发展,对促进京津冀地区加快产业分工协作,提升区域总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国家层面来看,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打造先进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第二,构建中国的研发创新、高端服务集聚区,提升区域竞争力。第三,有望成为中国未来最具潜力的一个经济增长极,带动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第四,探索建立协同发展、科学持续的区域发展示范区,

2、为建设生态友好、社会和谐的新模式提供借鉴。近年来,北京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大城市病”。北京地区城市化进程速度很快,根据研究,城市化率从30%上升到60%,英国用了180年,美国用了90年,预计中国需要30年时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北京地区人口快速聚集,造成城市拥堵,土地资源稀缺,生活成本增加,雾霾污染严重。北京是一多功能的城市,其经济功能在不断的被强化,近十年来,北京新增的外来人口当中,在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制造业和建筑业,这四大传统的行业里占了2/3,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占到全北京从业人员的11.6%,北京在经

3、济功能方面处于中低端。北京要发展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就需要把其重化工业和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在中高端制造业领域,重点发展产品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制造以及产品总成,把一般零部件制造业向河北、天津等地转移,拓展其产业链条,加大产业关联度,形成专业化社会分工体系,加强与河北、天津等地的对接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重大机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是最明显的“短板”,人均总量小,结构层次低,发展质量差,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北京进一步明确了“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

4、创新和金融管理中心”①的城市功能定位,要求京津冀三地实现全域协同发展。……….1.2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分工理论阐述的核心问题是区域产业分工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全球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传统国际分工格局发生改变,分工理论也由传统国际分工理论发展到新国际分工理论。传统产业分工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1776),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1817),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1986),规模经济理论(克鲁格曼,1993)和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2002)等,对区域产业分工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新国际分工理论的出

5、现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硕博论文网www.sblunwen.com建立在传统分工理论的基础之上。跨国公司的产生,出现了将产

6、业的某些环节转移到国外,即生产环节跨国界,并通过垂直的贸易链相互连接的现象。有学者(如Balassa,1967)注意到该现象,提出“垂直专业化”概念。Duranton,Puga(2002)把各个区域根据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工序甚至模块进行专业化分工,称为功能专业化。Grossman和Rossi-Hansberg(2006)提出了“工序贸易”的概念,拓展了产品内分工概念,并提出要不同国家为全球供应链的不同环节提供不同的增值服务。新的国际分工理论引入了工序分工的理念,这样的产业链分工是产业垂直分解和产业融合的结果。……….2产业转移相关理论概述

7、2.1产业梯度的内涵及形成产业属于“中观”概念,介于微观与宏观之间,是经济分析中一个重要范畴,产业竞争力的高低、产业结构演进速度的快慢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关于产业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三次产业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霍夫曼分类法等等。本文主要采用国际通用的三次产业分类法,即把产业结构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我国的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为除了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产业梯度直接、集中、本质地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由于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发展战略及产业基础的不同,直接导致

8、了国家或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水平上的差距,这种差距反映在国家或地区之间产业层次的梯度差异上,即为产业梯度。产业梯度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国家或地区间在生产成本、要素禀赋以及产业分工方面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