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县志 各村名字的由来

无极县志 各村名字的由来

ID:17380499

大小:35.9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30

无极县志 各村名字的由来_第1页
无极县志 各村名字的由来_第2页
无极县志 各村名字的由来_第3页
无极县志 各村名字的由来_第4页
无极县志 各村名字的由来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极县志 各村名字的由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无极县志各村名字的由来1988年底,县辖行政村210个,居民委员会1个。无极镇(辖行政村13个,居民委员会1个)东中铺  北魏在此修建县城,该村随之出现。明代曾取名无极铺,因位于城内东半部,县有买卖铺户,故名东中铺。有776户,3203口人,3007亩耕地。西中铺  村名来历同前。按方位定名西中铺。有246户,992口人,674亩耕地。东关  北魏在此修建县城,该村随之。因位于县城东门外,曾名东关厢、东关铺,后改为东关。有348户,1664口人,1688亩耕地。西关  村名来历同前。按方位定名西关。有732户,2558

2、口人,2674亩耕地。角头  唐代前该村名桥头,后被洪水冲毁大部,只剩西南一角,遂改名角头。有490户,1773口人,1763亩耕地。房家庄  据传,明代该村有3600户人家,盛称棋盘大街,因房姓居多,定名房家庄。有207户,983口人,1139亩耕地。里家庄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碾子村魏氏三兄弟奉诏迁居于此,取离开故乡之意,因名离家庄,后演变为里家庄。有444户,1755口人,1903亩耕地。安城  原为安乡县城所在地。西汉置县,东汉废。《水经注》载:“安城,即魏昌之安乡也。”《三国志·魏志·甄后传》:“明帝太和

3、元年封外祖甄逸为安乡侯,嫡孔袭爵即此城。”三国时,曹操三子曹植被史曹丕贬职后亦曾受封安乡侯。本为安乡城,后简称安城。有516户,1961口人,2267亩耕地。东罗尚  隋代建村。因村西有兴国寺,寺内有十作为匀汉画像,并有和尚主持,故称罗尚。因位寺东,冠以方位,称东罗尚。有721户,2883口人,3526亩耕地。西罗尚  村名来历同前。按方位定名西罗尚。有456户,1837口人,2291亩耕地。户村  明代“靖难之变”(俗称“燕王扫北”)后,由山西洪洞县碾子村迁来田姓、于姓两户人家在此定居,取名户村。有667户,2624

4、口人,2648亩耕地。朱家庄  明代“靖难之变”后,有朱姓居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命名朱家庄。有516户,2045口人,2497亩耕地。高村  此处原为一高坡,明代角头村常被水淹,其中有18户人家迁此定居,以地形取名高村。有145户,605口人,837亩耕地。居民委员会1984年4月建立,管辖64个家属院,1301户,4750口人。郭庄镇(辖行政村17个)郭庄  明代“靖难之变”后,山西洪洞县居民来此定居,郭姓居多,取名郭庄。有1281户,4246口人,4529亩耕地。马村  明代“靖难之变”后,山西洪洞县居民

5、来此定居,马姓居多,取名马村。有801户,2792口人,3653亩耕地。磁河店  明代“靖难之变”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户人家在此开店,因临近磁河,取名磁河店。有521户,2004口人,2103亩耕地。甄家营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即有此村。甄姓居多,以姓氏取名甄家营。有125户,521口人,776亩耕地。王家营  原甄家营王姓居民,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迁出独立成村,以姓氏取名王家营。有252户,1061口人,231亩耕地。张家营  民国26年(1937年)张家小庄分为2村,该村张姓居多,取名张家营

6、。有163户,636口人,920亩耕地。姚家营  村名来历同前。该村姚姓居多,取名姚家营。有482户,1877口人,2791亩耕地。冯家庄  明代“靖难之变”后,山西洪洞县迁来几户冯姓人家在此立庄,取名冯家庄。有575户,2426口人,3474亩耕地。张家庄  明永乐年间,该村由张姓人家初建,名张家庄,又称张家小庄。民国年间曾改名张家村,俾与相近的藁城县张家庄有别。今仍名张家庄。木刀沟东岸有一小村,名小张家庄,属张家庄辖。有563户,2101口人,2488亩耕地。牛家庄  明代初年(1368-1398年),从牛家庄庄来

7、几户人家在此居住,冠以方位,取名东牛(与西牛相对)。有280户,1120口人,1322亩耕地。西牛  村名来历同前。冠以方位,取名西牛(与东牛相对)。有460户,1770口人,2342亩耕地。南牛  村名来历同前。冠以方位,取名南牛(与北牛相对)。有441户,1940口人,1880亩耕地。北牛  村名来历同前。冠以方位,取名北牛(与南牛相对)。有406户,1643口人,1297亩耕地。北汪  明代时因村北有木刀沟,取汪洋之意,名北汪(今木刀沟北岸有一小村,名小北汪,属北汪辖)。有416户,1529口人,2560亩耕地。

8、崔家庄  明代“靖难之变”后,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崔姓居民在此建村,取名崔家庄。有315户,1184口人,1431亩耕地。户台营  明代“靖难之变”时,在此驻扎领兵元帅徐达的护卫兵,并有元帅点将台,故取名护台营。后人将“护”写作“户”,便成户台营。有219户,756口人,982亩耕地。北苏镇(辖行政村6个)北苏  唐代苏烈坟在此。该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