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伸点穴法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足部畸形42例疗效观察.doc

拔伸点穴法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足部畸形42例疗效观察.doc

ID:17390233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0

拔伸点穴法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足部畸形42例疗效观察.doc_第1页
拔伸点穴法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足部畸形42例疗效观察.doc_第2页
拔伸点穴法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足部畸形42例疗效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拔伸点穴法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足部畸形42例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拔伸点穴法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足部畸形42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拔伸点穴法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足部畸形的疗效,进一步探讨拔伸点穴法的治疗机制。方法对42例12~36个月痉挛型脑瘫患儿足部畸形应用拔伸点穴法进行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儿足部畸形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儿足部畸形改善明显,总有效率90.5%(38/42)。结论拔伸点穴法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足部畸形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关键词】脑性瘫痪;畸形,多发性;足/畸形;拔伸点穴法;儿童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足部畸形多表现为单纯足外翻、单纯足内翻、单纯足跖屈、足外翻伴足跖屈、足内翻伴足跖屈等,这些

2、畸形严重影响患儿的站立和行走。运动疗法是纠正脑瘫患儿足部畸形的主要方法,它主要通过对足踝异常姿势的抑制及促通正确运动模式的出现和固定,以达到纠正畸形的目的;足踝矫形器作为一种辅助的康复方法应用也较广泛,它通过对患儿足弓的重新“支撑”和加强踝关节的稳定性,以使患儿能够长时间体会到站立及行走状态下正确的足踝位置感觉;对于畸形时间较长甚至兼有骨性畸形的患儿,应用外科手术矫形也很常见,主要有肌腱的转移替代术、截骨术、关节融合术等[13],这些方法疗效肯定,但应用时也有一定局限性,且相对较复杂。拔伸点穴法是通过推拿相应肌群,降低引起足部畸形的高张力肌群的张力,同时点按相应的穴位以

3、引起患足的主动运动,并使其保持于正常解剖位一定时间,经反复的手法刺激从而使患儿足部畸形得以改善的方法。现加以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503/200710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脑瘫患儿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12~36个月,平均29个月;四肢瘫9例,双下肢瘫33例;足外翻伴足跖屈17例,足内翻伴足跖屈6例,单纯足跖屈7例,单纯足外翻9例,单纯足内翻3例。  1.2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第9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讨论通过的脑性瘫痪的定义和临床分型[4]。  1.3纳入标准(1)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2)为

4、双下肢瘫或四肢瘫患儿;(3)年龄1~3岁(包括1岁和3岁);(4)患儿及家属依从性较好。  1.4排除标准不能坚持治疗或接受其他治疗者(手术或肉毒素治疗)。  1.5病情判定标准3目前对3岁以内脑瘫患儿足部畸形尚无统一的评价和测量标准。根据目测症状程度自拟病情判定标准: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正常4个等级。(1)重度:肢体肌张力约2级以上,足部畸形至少2种(无负重静态下可见到),且多伴有髋、膝关节姿势异常(无负重静态下可见到);(2)中度:肢体肌张力1~2级,足部畸形1~2种(负重状态可见到),可伴有髋、膝关节姿势异常(负重状态可见到);(3)轻度:肢体肌张力约1级以下,

5、足部畸形仅有1种(负重状态可见到),且无髋、膝关节姿势异常;(4)正常:肢体各关节无畸形。  1.6操作方法患儿均由同一医生治疗,每周6次,每次15min(两侧肢体),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患儿在治疗期间均选择运动疗法(四肢瘫患儿还选择作业疗法)进行康复,均由同一训练师完成。具体操作方法:先放松小腿肌群,后针对不同足踝部畸形先后应用牵拉、摇扳踝关节和点压穴位的手法以促使患儿足部主动正常运动,手法要反复应用3~5次,每次使患儿足部主动运动时间超过1min,以使患儿充分感受正常的运动模式并加以固定,纠正足部畸形。点压穴位主要有阳陵泉、申脉、三阴交、照海、足三里、

6、悬钟等。  1.7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目测症状程度自拟分级判定疗效。(1)无效:畸形无变化;(2)有效:畸形略有好转,目测症状程度提高1级;(3)显效:畸形大有好转,目测症状程度提高2级或2级以上。  2结果  2.1治疗前后病情判定标准分级情况比较见表1。表1治疗前后病情判定标准分级情况比较治疗期间有1例单纯足外翻患儿、1例足内翻伴足跖屈患儿哭闹严重,配合较差影响治疗效果,其余患儿均能较好配合治疗。  2.2治疗3个疗程后足部畸形改善结果见表2。表2治疗后患儿足部畸形改善的结果  表2结果表明,拔伸点穴法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足部畸形,其总有效率90.5%(38/42)。该手

7、法对轻度患儿即单纯性足部畸形(单纯足跖屈、单纯足外翻、单纯足内翻)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重度患儿即复合性足部畸形(足外翻伴足跖屈、足内翻伴足跖屈)。  3讨论  脑瘫患儿中常可见到小腿跖屈与背伸肌群、外翻与内翻肌群收缩不协调从而造成足跖屈、足内、外翻畸形。足跖屈主要是小腿三头肌肌群张力异常增高,不能受到抑制,足背伸肌群(胫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肌力减退所造成。足内、外翻畸形也是因其相应肌群肌力、肌张力的不协调而形成的。引起足内翻的主动肌主要有胫前肌、趾长屈肌、胫后肌、拇长屈肌;引起足外翻的主动肌主要有腓骨(长、短)肌[5,6]。拔伸点穴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