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刘伟整理

中医诊断学刘伟整理

ID:17391931

大小:1.50 MB

页数:114页

时间:2018-08-30

中医诊断学刘伟整理_第1页
中医诊断学刘伟整理_第2页
中医诊断学刘伟整理_第3页
中医诊断学刘伟整理_第4页
中医诊断学刘伟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刘伟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中医诊断学的范围和原则审查内外辨证求因四诊合参第二章四诊第一节望诊一、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得神、失神和假神1.得神:得神即有神,是精气充足神旺的表现。2.失神:失神即无神,是精气亏损神衰的表现。3.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并非好转。二、望面色青、赤、黄、白、黑为五色诊(一)常色与病色1.常色:指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表示人体津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脏腑功能正常。(我国正常人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1)主色:在人群中,每个人的面色是不一致的,属于个体特征,其面色、肤色一生不变者,即为主色。按五行理论,木行之人青,土

2、行之人黄,火行之人赤,金行之人白,水行之人黑。(2)客色:人与自然是相应的,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叫做客色。按五行理论,春应稍青,夏应稍红,长夏应黄,秋应稍白,冬应稍黑,四季皆黄,这些变化不十分明显,要细心观察,才能发挥领会。2.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可以认为除常色之外,其他一切反常的色泽都属于病色。(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寒凝则气滞血瘀,经脉拘急收引,故面色发青,甚则青紫;经脉瘀阻,不通则痛;血不养筋,肝风内动则惊风搐搦。心阳不振,血行不畅,心血瘀阻,以致心胸刺痛,可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小儿惊风或欲作惊风,多在眉间、鼻柱

3、、四肢、口唇四周显现青色。(2)赤色主热证,赤甚属实热,微赤属虚热。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故面色赤红。久病重病患者,面色苍白,却两颧泛红如妆,嫩红带白,游移不定,为虚阳浮越之“戴阳证”(假阳证),属危候。(3)黄色主湿证、虚证。脾虚湿蕴(润)之征象。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气血不充,故面色发黄。面色淡黄,枯槁无光,称“萎黄”。常见于脾胃气虚,气血不足。面黄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弱,湿邪内阻所致。面目一身俱黄,为黄疸。黄色鲜明如橘色,阳黄;黄而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4)白色主虚证、寒症、热证、脱血、夺气。白色为气血不荣之候。阳气虚弱,气血运行迟滞,或耗

4、气失血、气血不充,或寒凝血涩,经脉收缩,皆可导致面呈白色。晄白虚浮,或苍白,或晦滞,多为阳虚。突然面色苍白,伴冷汗淋漓,多为阳气暴脱。里寒证剧烈腹痛或战栗时,亦可见面色苍白。(5)黑色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黑为阴寒水盛之色。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集,气血不畅,故面色黧黑。眼眶周围发黑,往往是肾虚或有水饮,或为寒湿下注之带下病。面色黧黑而肌肤甲错,属瘀血。三、望形态(一)望形体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型等情况。人体体质分为:阳脏人:形体瘦长阴脏人:形体矮胖阴阳和平:无偏盛偏衰(三)望姿态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是萎证。关节肿痛,以致肢体

5、动做困难,是痹证。四肢不用、麻木不仁,或拘急或萎软,为瘫痪。卒然昏倒,半身不遂,口歪眼邪,为中风入脏。卒倒而口开,手撒遗尿,是中风脱证。牙关紧闭,两手握固,是中风闭证。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1.头面(1)头形(2)囟门(3)头摇(4)面肿(5)腮肿(6)口眼歪斜2.颈项(1)瘿瘤:颈前颌下结喉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移动。多由肝气郁结所致。(2)瘰疬:颈侧颌下,肿块如垒,累累如串珠。多由肺肾阴虚,虚火灼津,结成痰核,或感受风火时毒致气血壅滞,结于颈前。(3)项强与项软(4)颈动脉3.头发(二)望目1.目部的脏腑相关脏腑部位:五轮学说:内眦外眦属

6、心,称为血轮;黑珠属肝,称为风轮;白珠属肺,称为气轮;瞳人属肾,称为水轮;眼胞属脾,称为肉轮。2.诊眼神:眼腈黑白分明,神光充沛,视物清晰,有神虽病易治。反之难治。3.目部色诊4.目形主病5.目态主病(三)望耳1.色泽变化(1)润枯:正、肉厚而润,肾阴充足。枯则反之。(2)色白:薄而白为寒,为肾败垂危之人。(3)色黑:青黑为痛,肾阴久耗及下消证。(4)色红:正、耳轮红润,若耳根发凉,多为麻疹先兆。2.形态变化:耳厚而大属肾气足,薄而小属肾气亏。耳肿起者、耳消瘦者、耳轮萎缩耳轮甲错、耳内长出小肉。3.耳道分泌物(1)耵聍(2)脓耳(四)望鼻1.五色主病:色黄是里有湿热;色白是

7、亡血;色赤是脾肺二经有热;色微黑是有水气。2.形态变化:鼻肿起者:邪气胜,鼻红肿生疮:血热,鼻中肿胀窒塞:热客阳明,鼻内息肉:肺气热极,鼻头色红生粉刺:血热入肺,鼻柱崩塌:麻风恶侯,鼻翼煽动:热邪风火拥塞肺脏。(五)望口唇1.唇色变化(1)唇色红润:正常人。(2)唇色淡白:血虚。(3)唇色淡红:为虚为寒,多属血虚或气血两虚。(4)唇色深红:为实为热。(5)唇色青黑:淡红而黑是寒甚,唇口青黑是冷极。2.形态变化(1)口唇干裂,为津液损伤。(2)口角流涎,多为脾虚湿盛,或胃中有热。(3)新生儿撮口,不能吸吮,见于小儿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