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检测对乙型肝炎预后判断及发展和转归的意义.doc

抗核抗体检测对乙型肝炎预后判断及发展和转归的意义.doc

ID:17461259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1

抗核抗体检测对乙型肝炎预后判断及发展和转归的意义.doc_第1页
抗核抗体检测对乙型肝炎预后判断及发展和转归的意义.doc_第2页
抗核抗体检测对乙型肝炎预后判断及发展和转归的意义.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抗核抗体检测对乙型肝炎预后判断及发展和转归的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抗核抗体检测对乙型肝炎预后判断及发展和转归的意义作者:刘传勇,李耀才,魏凯,刘飒爽【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30份血液标本进行ANA检测,其中乙型肝炎组219例、乙肝后肝硬化组60例、乙肝后原发性肝癌21例及对照组130例。结果:对照组ANA阳性3例(2.30%)、乙型肝炎组ANA阳性24例(10.95%)、肝硬化组ANA阳性13例(21.67%)、原发性肝癌组ANA阳性6例(28.57%),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

2、性(P<0.01);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与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及肝癌组的酶标板吸光度(A)值较对照组及乙型肝炎组高。结论:ANA的检测对乙型肝炎的预后判断、发展和转归有一定意义。【关键词】乙型肝炎;抗核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是一组针对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目前ANA的概念已有所扩展,除了指针对细胞核的自身抗体外,还包括细胞质内核酸、核蛋白的一系列自身抗体[1]。目前有许多免疫分

3、析方法可以对ANA进行检测,这些方法包括采用灵长类动物的肝脏、肾脏或人类培养细胞(如Hela细胞和Hep2细胞等)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免疫扩散法、对流免疫电泳法、血细胞凝聚法、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等[2]。本文用ELISA法对430例(乙型肝炎组219例、乙肝后肝硬化组60例、乙肝后原发性肝癌组21例及对照组130例)血液标本进行ANA检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对照组:献血者血清130份,其中男71例,女59例

4、,平均年龄45岁,来自血库。患者组:选取我院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临床经过HBV抗原、抗体及肝功能检测确诊为乙型肝炎的门诊及住院患者300例;其中男165例,女135例;平均年龄47岁;按B超、CT、肝功能、HA、AFP等生化结果及病理诊断结果分为乙型肝炎组219例,乙肝后肝硬化组60例,乙肝后原发性肝癌组21例。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用ELISA法检测ANA:将血清与标本稀释液进行1∶41倍稀释,ELISA板孔中加入100μl稀释的标本和校准液,25℃反应30m

5、in后,洗涤液洗涤5次,加入酶标二抗100μl,25℃反应30min,再同上法洗涤,加入显色底物100μl,反应30min后加入终止液100μl,450nm测定其吸光度。整个操作过程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试剂盒由爱尔兰TrinityBiotech公司提供。酶标仪为美国BioradBenchmark。结果判断标准:用酶标仪检测酶标板吸光度(A)值,计算待测标本与校准液的A值比值,<1判为阴性,≥1判为阳性。3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130例对照

6、组ANA阳性者3例(2.30%)。与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组ANA阳性24例(10.95%),χ2=8.55;肝硬化组ANA阳性13例(21.67%),χ2=19.95;原发性肝癌组ANA阳性6例(28.57%),χ2=22.2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组与乙型肝炎组比较χ2=4.69;原发性肝癌组与乙型肝炎组比较χ2=5.4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与肝癌组比较χ2=0.43,P>0.05,具体见表1。肝硬化组及肝癌组的A值较对照组及乙型肝炎组高。  表1ANA

7、检测结果表(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乙型肝炎组比较P<0.05;$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组比较P>0.05。  3讨论  在全球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约有15%~25%的急性肝炎将转化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这不仅影响人民的健康,还会对国民经济产生长远的影响。自身抗体是能和宿主正常成分发生反应的一组免疫球蛋白,通过对自身抗体的检测对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诊断具有一定意义。ANA是以细胞核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ANA的产生与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病原体、化学

8、物质等)和体内因素(如遗传、细胞因子和性激素失调等)有关,Cerutti等[3]动物实验证实病毒感染可诱导ANA的生成。本实验通过对430份标本进行ANA检测,结果对照组ANA阳性3例(2.30%);与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组ANA阳性24例(10.95%)、肝硬化组ANA阳性13例(21.67%)、原发性肝癌组ANA阳性6例(28.5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与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与原发性肝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3>0.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