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劳动负荷:脑力工作负荷与测量

第三章劳动负荷:脑力工作负荷与测量

ID:17464183

大小:891.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9-01

第三章劳动负荷:脑力工作负荷与测量_第1页
第三章劳动负荷:脑力工作负荷与测量_第2页
第三章劳动负荷:脑力工作负荷与测量_第3页
第三章劳动负荷:脑力工作负荷与测量_第4页
第三章劳动负荷:脑力工作负荷与测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劳动负荷:脑力工作负荷与测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劳动负荷:脑力工作负荷与测量传统企业考核员工的方式主要基于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两种,与此相应,传统的工作测量方法是计时制的工作测量法(workmeasurementsystem,WMS)和计件制的绩效评定法(performanceappraisalsystem,PAS)。这与当时企业中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情况相适用,相关研究在泰勒“科学管理”中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时间和动作研究(统称为工作研究)后来遇到了一个问题,即只能确定体力的手工劳动者(也就是所谓的蓝领工人)的工作时间,而无法研究脑力劳动者(也就是所谓的白领工人)的工作时间。怎样确定白领工人一天合理的工作量是

2、工业工程师面临的一大问题。在传统的工作环境中,人与其所在的物理环境构成了一个人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是操作者、控制者,人的许多行动是有形的、手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在人与其所在的物理环境之间加入了一个新的媒体—计算机,原来的“人—机器”系统变成了“人—计算机—机器”系统。在这新的系统中,人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工作的,人是系统中的监控者、决策者,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脑力性工作。计算机的普及,使脑力劳动者的队伍空前壮大,确定脑力劳动者一天合理的工作量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节工作负荷研究概述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等先

3、进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生产和办公逐步向自动化和微机化转变,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信息革命或计算机革命。现代人机系统中,人的作用和地位已发生明显的变化,操作人员正逐步从直接控制人员变成监视人员和决策者,大多数传统的体力劳动正逐渐被脑力劳动所代替。整个社会中,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所占的比例己越来越小,而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心理工作负荷问题相应地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研究与评价工作负荷对于人机系统的负荷设计、避免因负荷不合理而导致的工效下降和预防作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一、工作负荷及其研究意义(一)工作负荷(workload)的概念工作负荷在人力资源配置研究领域

4、中经常出现,但一直没有一致性的工作负荷定义(Veltman和Gaillard,1996)。例如:工作负荷: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工作量,是评价人机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人体在完成特定任务中的最大瞬间力量或在给定时间内可完成工作的量。又叫工作强度或劳动强度。体力工作负荷:指单位时间内人体承受的体力活动工作量。工作量越大,人体承受的体力工作负荷越大。Weiner定义工作负荷为影响工作绩效和作业反应的各种不同压力的衡量;Wickens定义工作负荷是一种工作需求负荷与能力间的关系。所以,工作负荷的轻重是一种工作者本身的知觉感受。国内文献认为是指单位时间内人体承受的工作量,

5、包括体力工作负荷和心理工作负荷两个方面。体力工作负荷主要表现为动态或静态肌肉用力的工作负荷;心理工作负荷则主要表现为监控、决策、期待等不需要明显体力的工作负荷。所谓工作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人体承受的工作量,包括体力工作负荷和心理工作负荷两个方面。对于上班族来说,合理的工作负荷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效率。工作负荷体现了工作任务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共同要求。研究表明,工作负荷与工作倦怠存在高度相关,尤其与情绪衰竭相关度最强。(二)工作负荷的水平从事各类活动时,人体总是需要承受一定大小的工作量。这种工作量的大小如果以单位时间的相对量表示,则称为“工作负荷”,即工作量越大,工作负荷

6、越高。每个人的工作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工作量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能力,就是超负荷工作,这时人体处于过度的活动水平,常会过早地引起疲劳,或使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人身损害。也就是说,33人适应工作负荷变化的能力是有限的。当一个人需要进行超出自己适应能力范围的工作活动时,就会产生应激。1.最大可接受工作负荷水平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个体在正常环境中连续工作8小时且不发生过度疲劳的最大工作负荷值。在确定最大可接受工作负荷水平时,应考虑人们的个体差异和工作性质。l一般来说,体力工作负荷以疲劳感、肌肉酸痛感、沉重感等主观体验作为评定手段。l脑力劳动者的工作负荷则以情绪状况、睡

7、眠质量、脾气好坏作为最直接的指标。l如果一个人的工作让自己感到力不从心、情绪低落,或者工作效绩下降、差错或事故发生率增加、个人满意感降低,就得考虑工作是否超负荷了。2.工作低负荷合理的工作负荷并非就是任务越少越好。如果人们的工作要求远低于工作能力,不仅工作成果少,而且也会出现工作效率降低、不适感增加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等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工作低负荷”。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工作低负荷者而言,往往出现莫名其妙的空虚惆怅,常常感觉到自己怀才不遇,觉得人生没有价值。他们不明白自己是因为自身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出现的那些症状。这样的人群,可以考虑调换到更具有挑战

8、性的工作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